眨眼的星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郑和归京,活在永乐抚养王朝,眨眼的星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年王有龄只是湖州的生丝商,靠倒卖生丝在湖州赚了不少银两,可后来发现,入他母的,每担生丝一两多银子,一匹丝绸却能卖到三四两银子。
一担能织多少匹?
这些该死的吸血商人,干脆!他也做丝绸生意,凭借湖丝的质地和织造手艺在京城站稳脚跟,好景却不长。
京城有许多丝行,生意并不好做,正愁生意惨淡,这几日使臣进贡带来了一批番商,王有龄趁机做了一笔大买卖。
稳定丝价?
只有那些墨守成规的丝商会跟银子作对,他可不傻,一年才一次机会,而且,丝绸卖二两银子就有利润空间。
但也为此得罪许多同行。
所以,看到陶富贵的一瞬间。
他怀疑是同行。
毕竟同行是冤家,陶富贵打听番商的价钱时,他保密,就怕同行派人来打探消息。
“东家东家,小的看见他们进了鸿胪寺!那官爷说是使臣的护卫!鸿胪寺,那不是朝廷接待外邦使节的地方吗,谁敢假冒,可是……为何他愿出六两银子?”那二掌柜问。
王有龄轻哼一声:“你晓得丝绸到番国能卖多少吗,四到六倍,那就是三十六两,他一匹还赚三十两呢!”
“他为何要找咱们?”
“应当是王室采办甚巨。”王有龄再受不了六两诱惑,催促道:“快快快,那個狗腿子住哪儿?准备一些厚礼,老爷要拿下这笔大买卖!”
京城丝绸生意竞争激烈。
不止他一家丝坊,错过就真错过了,就如同他愿意压价出手,就是怕番商买了别人的。
听说陶富贵住京城最好的江东楼。
王有龄更笃定几分,匆忙来到江东楼,整理衣冠,轻轻敲了敲房门:“打扰,敢问贵客方才是不是去过阜安丝坊?”
“王东家竟找到这里来了。”陶富贵很不满的模样。
王有龄透过人缝瞥了眼,屋内竟摆了几千匹丝绸,快无处落脚了,幸亏,幸亏他追来了,心说不愧是王室,采买就是多。
“在下想清楚了,那位真蜡王子殿下要多少?”
“我家王子是替王室采办,真腊周围的小国没来进贡,王室采买,也并非全用于王室……多嘴了。”陶富贵道。
好家伙,这王子还做周遭小国的买卖,王有龄为难道:“鄙人愿意卖,它究竟是什么个章程?”
“哦,这番商的银子也不是好拿的。”陶富贵很为对方着想的模样:“先交货王东家有损失,王东家先将丝绸织出来,一個月后我家王子交付货款。”
王有龄想想,也没有什麽损失。
主要是鸿胪寺的使臣护卫,意味着有朝廷担保,从三两变成六两,王有龄感觉他要发财了!
“鄙人成交的那个番商?”
陶富贵拍着胸脯,发狠道:“把那番商落脚的客栈给我,真腊王子出面!在下保证,他一定不敢去找你麻烦!”
陶富贵前脚拿到住所,后脚就客客气气将那番商请到祈记布坊。
那番商瞥见镶嵌金边的象牙白丝绸,笃定这就是番国王室的审美,温暖、优雅、高贵!这是此刻他的第一反应。
那些该死的王室,肯定愿意用它来做里衣,甚至华丽的外服。
这种象牙白丝绸运回藩国,能翻十几倍,或许有价无市,这个番商是个精明的商人,只愿出六两。
朱瞻墉笑起来:“二十两!此乃京城绝无仅有的颜色,用的是京城最好的白丝,就算在京城作价十二两也不贵,阁下可以作废阜安丝坊的买卖,用所有银两采买这种丝绸,回到藩国定然大赚,我只卖阁下一人,阁下回去想想?”
二十两?
陶富贵和祈安震惊,足足是普通丝绸的三四五六……七倍?
刚出现能卖这个价,等有人能调配出来后,就卖不了了,其实普通丝绸卖到番国,也能翻到十几二十两,这是绝对不会亏本的。
更遑论,他决定翻十倍!
那番商没犹豫太久,当即决定押下所有银两,要应天府衙门立字据!
这回朱瞻墉也不会亏本。
还有那些丝农百姓,依旧可以用高一成的丝价,采买他们手里的丝绸。
陶富贵用相同的方法,又把其他几家大丝坊的番商忽悠来。
…………
这些番商急不可耐的送银两来,都预定象牙白丝绸,只能说朱瞻墉的审美押对了,本身就是卖给贵族王室,高贵的气质,哪个贵族不喜欢呢?
别人都有你没有。
那就显得你被上流社会挤出去了。
“这是我答应你的六百两,再多给一百两,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朱瞻墉从老祈手里,递过一个钱囊。
“以前没发现……在下就是命中缺了公子啊。”陶富贵含泪数着银两,嘴上却止不住笑起来。
张輗不舍得,这几日下来他发现还是挺喜欢大金盆的:“殿下,我把他藏到国公府吧?”
“不行!”朱瞻墉制止。
张輗不屑:“我爹是荣国公,我大兄是英国公,谁敢来府上闹事?”
“虽然没犯明律,但此事传到言官耳中,难免弹劾。”朱瞻墉不想在陶金盆面前,给他分析英国公和汉王的利害关系。
陶金盆不知去哪儿。
朱瞻墉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去松江府,那里停靠郑和的船队,任凭谁也没想到,陶金盆会藏身在郑和的宝船上。
京城丝价发生变化。
有几家大丝坊抵制番商压价,而那几家愿压价出售的丝坊,他们的番商买了象牙白,而他们自己则在等那位真蜡王子付银子。
一部分不愿意被压价,一部分有了大客户,丝价有了上涨的趋势。
而番商们见丝价有上涨趋势,不敢再迟疑,纷纷采买,大丝坊以为抵制起了效果,殊不知,某位不知名的真蜡王子稳住了丝价。
番商到了大明压价丝绸,有商贾抵制,有商贾顺从,这便是永乐初年,郑和第一次从西洋带回来大批番商的缩影。
郑和回来了!
在松江府停船,改陆路回到京城。
p:昨天忘记设定发布时间了,虽然每天都只有一章,但都是二合一的,这也是为了提高追读的无奈之举,不知道为啥,在推荐上不咋涨收,下了推荐反而涨,求一求推荐票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