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伤离别,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伍德彝陪父亲忙了一天,无非是拜访有名望的同行,请他们踊跃捐钱捐粮,帮忙招募红单船武装。既有皇上的谕令,行首又带头认捐,各大商行没有拒绝之理。
下午时,各大商行都已搞定,其他商行就好办了。伍崇曜还要宴请同行,伍德彝却放心不下姐姐,提前回到了伍家花园。
时近傍晚,伍德彝回家后,直接去了望远楼。敲门过后,无人应答,伍德彝心里一惊,找了件理由把小厮打发开。
他推门而进,四处寻访不到伍菡,倒是看到了一封辞别信。
伍菡在信里说,自己准备和珍妮一起前往英国留学,因害怕父母不同意,只好不辞而别。她免不了旧调重弹,请父亲不要留恋十三行首的位置,尽快把财产转移至海外。
末尾,她特意提到,请父母保重身体,自己学成之后,就会尽快回国。又请弟弟多多留心洋务,未来能够振兴家业者,唯洋务而已。等等。
联想到伍菡白天的失态,伍德彝更为起疑,认为伍菡以留学为托辞,背地里要去广西寻找杨烜。
他抄起信,正要去寻找父亲,请他想办法追上伍菡。刚迈出门,他却冷静了下来,重新返回望远楼,坐在姐姐的闺房里思考了好一会儿。
姐姐是个奇女子,自然不会像寻常女子那样,循规蹈矩地听从父母之命,相夫、教子、老死。她这样冰雪聪明,智识过人,理应嫁给杨烜那样的英雄,取得更高的成就。
鬼使神差似的,伍德彝回到自己的住处,拿出了私藏的六万两银票。他又来到账房处,推说自己要和洋行谈要紧的生意,让账房开出一张二十万两的银票。
伍德彝是伍家大公子,早晚要继承家业。他平时行为端正,毫无纨绔子弟的作派。账房毫不怀疑,乖乖奉上二十万两银票。
怀揣着这笔巨款,伍德彝来到自家怡和行,找了个可靠的伙计,乘坐一艘快船,秘密来到沥滘水道旁的沥滘村。
这里鱼龙混杂,有海盗、走私犯、胥民、渔民,是个三不管地带。黑旗军水师三支队长黄涛自小便在沥滘村长大,三支队很多官兵亦曾是沥滘村的胥民。
因为这个缘故,黑旗军敌工处便在沥滘村设立了一个秘密据点。
伍德彝对此略有知情。实际上,去年他与杨烜有过一面之缘,之后还颇有联络。当然,杨烜是以陈城为化名,以在家乡办理团练为借口购买军械。
后来,“陈城”胃口越来越大,竟然购买起蒸汽战舰、康格里夫火箭。伍德彝害怕引火上身,自觉疏远了他。
伍德彝的快船停在沥滘村一家客栈旁。听人说,这里正是黑旗军的据点。听说伍德彝要谈生意,两个伙计表面客气,实则警觉,把伍德彝请入客栈内的牙房。
他和一个伙计谈了一会儿生意,却各怀心事,丝毫谈不到正点上。伍德彝很想打听姐姐的下落,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过了好一会儿,有个中年汉子闯入牙房,笑道:“小浩官,去年一别,不知你还记得我吗?”
因伍家长期担任十三行首,“浩官”就成了伍家掌门人的专用称呼。伍德彝是伍崇曜长子,将来肯定要继任十三行首,故被人尊称为“小浩官”。
眼看人家识破了自己的身份,伍德彝又惊又疑,连忙起身行礼。他仔细瞅了半天,只觉得那个汉子十分眼熟,却想不起他是谁,便抱歉道:
“这位好汉,屋内烛光昏暗,小弟眼拙,实在是想不起阁下的尊姓大名了。”
那汉子只是笑笑,说道:“去年春天,小浩官在旗昌行外被教民围攻。我和另外两个兄弟挺身而出,从教民手里救出了小浩官。”
伍德彝又惊又喜,再次行礼,说道:“原来是伍某的救命恩人,还不知阁下尊驾大名?”
那汉子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敝人南海县刘旻虎,一向在广西做生意,特来广州办事。”
伍德彝心里冒出了无数个疑问:办事?办什么事?是为黑旗军办事?还是纯粹为了做生意?他说他在广西做生意,是不是在暗示自己是黑旗军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