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0章 大上海计划,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海道台吴煦主动请降,革命军轻取上海。至此,革命军初步达成作战目标,接下来将清剿残敌,推行均田运动,在乡一级建立基层政权。
杨烜则暂时留在了上海。一方面,他要与洋人周旋,收回江海关主权、废除上海租界领事裁判权、废除各国兵舰自由停靠通商口岸特权。另一方面,他开始筹划建设上海,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一颗真正的东方明珠。
第一要紧的,自然是建立上海特别市,组建上海市领导班子。
中华帝国实行省、府、县、乡四级行政架构。市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直属于政务院,级别与省相当。目前,帝国共有广州市、南京市两个特别市。
上海市的范围大致包括松江府、太仓直隶州,共有十几个州县。
第一任上海军政委员会主任,为丁日昌,兼任上海市市长。
丁日昌为广东潮州人,革命军进攻广州时,丁日昌负责为广东绿营铸炮,顺势归顺杨烜。
历史上,丁日昌曾担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是一个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实干家。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便是丁日昌具体创办的。
杨烜很赏识丁日昌,委托他主办“广三铁路”。如今,广三铁路已经建成运营,各项铁路规章制度初步完善。丁日昌为建设广三铁路呕心沥血,受到广东军民的一致称颂。
杨烜特意调丁日昌到上海,以丁日昌的才华,加上中华帝国的襄助,丁日昌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上海首任咨议局局长为薛焕,原是江苏按察使,后投降革命军。咨议局负有监察政府、提请建议之责,多由富有名望的当地绅士组成。
薛焕也是个洋务人才,与恭亲王奕交情很深。上海咨议局里除了有吴煦、杨坊、吴健彰这样的旧官僚,还有传教士、洋商等,摆出一副兼容并包的开明姿态。
第二件大事,便是制定“大上海”计划,加强上海市政建设。
上海原是一座很小的县城,方圆不超五里,位于黄浦江西岸。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一直都是一座不起眼的城市,别说不能与苏州、杭州、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比,就连周围的松江、嘉定、青浦、金山也比不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位置得天独厚,必将成为华夏最重要的城市,也将成为华夏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但就现在而言,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在租界,其面积是上海县城的近十倍,而繁华又不止十倍。
时人常言,租界与华界,宛如阴阳两界。租界有现代市政设施,道路齐整、建筑巍峨、卫生干净,是阳界。华界贫民成群,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瘟疫盛行,是阴界。
华洋两界巨大的差距,极大地伤害了华人的民族自信心。
革命军攻下上海没多久,杨烜便指示上海市军政委员会,要着手制订“大上海计划”,建设一个包容、开放、繁华、美丽的大上海。
这个未来的大上海,要足以与租界抗衡,进而夺取租界对上海城市的主导权;要让上海人感受到,新政府有能力建设一个更加繁华的上海。
(历史上,92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把上海设立为直辖市,准备跳脱租界,再造一个新上海,这就是大上海计划。
(这个计划受到时人的热烈拥护,很多名流公开站台,海归建筑设计师董大酉具体主持设计工作。
(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研究通过大上海计划。930年上半年,大上海计划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计划被迫终止。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大上海计划彻底流产。
(直到现在,上海体育学院大礼堂、杨浦区图书馆、长海医院、江湾体育场仍使用当年大上海计划设计的建筑,时间已近百年。当年大上海计划的工程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国民政府没能实现大上海计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努力,而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日寇又扩大战争。他们有心建设大上海,以与洋人争雄。可惜当年的大上海计划生不逢时,最终夭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