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9章 再破湘军炮台,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午时,湘军水师已经基本被歼,残余战船躲入长江支流,避而不战。湘军只能依靠武穴港口的炮台,炮击革命军船只。
在南洋舰队的护航下,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数百艘运输船,开始浩浩荡荡地穿过武穴江面,开往上游富水河。湘军炮台上的阿姆斯特朗重炮,仍旧不时发炮,威胁革命军船只。
海军参谋长张墨召来特工队长陈明德,问道:“湘军在武穴港的炮台,还有一批阿姆斯特朗大炮,对我军战船颇有威胁。你能不能想办法端掉这些大炮”
陈明德略一思索,答道:“我们派特工侦察过湘军的炮台。湘军雇佣了洋人工程师,按照西方工程学修筑炮台。这里曾是湘军大本营,修筑的炮台固若金汤,难以强攻,只能智取。”
张墨点点头,说道:“此炮台不除,如鲠在喉。陆战队急着去上游,步一师受到鲍超的阻击,一时半会儿没有多余的兵力攻克炮台。南洋舰队的50舰炮,也轰不破湘军炮台。你可有什么办法”
陈明德说:“办法倒也有,要看轻重缓急。看情形,湘军主力要往后撤。他们缺少大炮,必会想办法搬运阿姆斯特朗重炮。到时候,武穴炮台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不攻自除。”
张墨摇头说道:“等不及了。大军开往上游,每天需要转运大量的弹药、粮草、军械。越早攻下炮台,海军战船越早脱身,可以巡游长江,进入富水河,截断楚军退路。”
陈明德微微一笑,说道:“湘军水师新败,陆师却未受到损失。若我们强攻炮台,必会受到湘军拼死抵抗。我打算选派一批精干特工,乘夜潜入到炮台下,使用烈性炸药炸毁阿姆斯特朗重炮的炮口。”
火炮最重要的部位则是炮管,最脆弱的部位也是炮管。二战以前,火炮技术还不够成熟,时常发生火炮炸膛的事故。直至现在,高精度、高强度的火炮炮管,仍是一项军工难题。
(至今,放眼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高强度、高精度的火炮炮管。印度号称世界大国,所生产的火炮不时炸膛,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在发明无烟火药后,革命军的火药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高度稳定、可捏塑变形、方便携带的烈性炸药。对于前线的特工来说,他们尤其喜欢一款绰号“肥皂”的炸药。
这种炸药大小形状犹如肥皂,质地也像肥皂,可以捏塑成需要的形状。必要时,可将几块“肥皂”炸药捆绑在一起,制造威力更大的炸药。
实战证明,“肥皂”炸药可以炸毁炮管。而英国制阿姆斯特朗重炮仍旧使用锻铁制作炮管,根本经不住革命军的“肥皂炸药”。
陈明德的计划得到了张墨的首肯。为了减轻情报局特工的压力,张墨决定先率领南洋舰队,继续炮击湘军炮台。
湘军在洋人的指导下,在武穴港修筑了一道两公里长的石壁。石壁上,每隔三五十米留一炮洞。大洞部署阿姆斯特朗重炮,小洞部署普通火炮。
石壁的外面敷设泥士,可以缓冲炮弹炸起的飞石,防止飞石伤人。石壁后面还建有弹药库、炮兵营房,营房外还有围墙防护,防卫相当紧密。
在当时,满清海防专靠炮台,以裸露式圆形炮台为主,以士木为原材料修筑。这种炮台根本就无法抵御洋人的开花炮弹,也毫不考虑侧背的防御,在实战中很容易遭受敌军的打击。
西方列强多采用掩蔽式堡垒炮台。欧洲把棱堡技术应用到海防炮台上,使得炮台更加坚固,易守难攻。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海军自沉战船,阻塞航道,坚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英法联军船坚炮利,试图从海上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受到俄军的猛烈炮击,联军损失惨重。
最后,英法联军只得派陆军上岸,又把铁路修到瓦斯托波尔要塞跟前,长期围困俄军。俄军弹尽援绝,英法联军才最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