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7章 示弱于敌,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湘军的“进步连环法”,比向荣的“回环轰打法”激进得多。这种战术最早在鲍超的霆字营中流行开来,后来逐渐推广到许多湘军部队。
“进步连环法”的操作方法是:士兵以一棚为一个战术行动单元。棚是湘军最小编制单位,相当于革命军的班,有士兵九人、什长一人。
首发&:塔>-读
作战时,一棚十人留三人留守,其余七人出阵。出阵的七人小队,由什长带旗指挥,另外六人按照次序进行作战。
如果是枪手小队,士兵要按照什长规定的顺序进行射击。第一名射手射击后,前进到什长旁边,然后站立不动进行装弹。第2个射手继续走到第1个射手前面射击装弹,然后依次类推,六人完成一轮射击后就自动前进数米。
这种射击法保证了火力输出的连续性,但也让湘军士兵有进无退,只能在射击中不断前进。
在遭遇敌人时,骑兵小队、长矛小队等其他兵种,则要负责顶住敌人,让枪手小队从容射击。
从中不难看出,“进步连环法”比“回环轰打法”高明不了多少。这两种战法,本就是欧洲火枪手“线列射击战术”的翻版。
只不过,湘军的组织凝聚力远远超过绿营兵,“进步连环法”的作战效果也明显好于“回环轰打法”。
欧洲军队为了保证“线列射击战术”,制订了严格的战场纪律。湘军同样不遑多让,战场纪律更加简明、残酷。
譬如,湘军各部中,以鲍超的霆字营军纪最差,为全军所公认。但到战场上,在实施“进步连环法”时,鲍超的手段可谓残忍。
如果遇到士兵逃跑,霆字营的什长可以当场斩杀他们。如果什长杀不过来,哨官就会带着督战队过来帮忙。如果什长本人逃跑,或者整个棚逃跑,哨官有权先斩后奏,当场砍杀什长。
到营官这一级,已经配有亲兵。作战时,营官通常带着亲兵随时执行战场纪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为了防止军官逃跑,鲍超特别规定所有军官必须都穿上官袍、戴上顶戴花翎。这样一来,军官在战场上非常显眼,如果哪个军官跑了,他就会亲自派人追杀。
在前面的战斗中,鲍超根据曾国藩的命令,带着霆字营突围,额头中弹,不醒人事。没了主帅,霆字营群龙无首,革命军顺利合围湘军。
霆字营的战败,已经证明“进步连环法”已经过时。这种战术对付太平军等农民起义军颇为有效,却根本对付不了兵精械利的革命军。
多隆阿号称八旗名将,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源源不断的革命军援军,他也没有破敌之策,只得拿出“进步连环法”,试探性地进攻革命军。
负责迎战多隆阿的,则是革命军骑兵师长王浩。王浩是革命军中新近崛起的名将。之前,他一直在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所以名声不显。
但王浩是作战部门的骨干参谋,曾多次参与制订作战计划。二次西征前,王浩到骑兵师担任师长,以完善军队履历。
大家都说,王浩前途无量。如果他在带兵打仗上表现卓异,将有望回到总司令部,接任作战处长这个核心职位。
眼见多隆阿过来挑战,王浩随即下令,要求骑兵下马,以步兵阵形接战。没有他的命令,不准骑兵上马,更不准擅自冲击敌军。
左右或曰:“多隆阿为败军之将,八旗马队屡战屡败,早已风声鹤唳。不如挥师猛攻,可以一战定输赢,一举把八旗马队赶到安徽。”
王浩久在总司令部任职,跟着杨烜耳濡目染,胸中很有大局观念,对革命军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战原则印象深刻。他说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我此行目的在于歼灭满洲马队,而非赶走满洲马队。如果全力进攻他们,恐怕会打草惊蛇。在其他各支部队到位之前,我们应当避免惊扰敌军。”
于是,革命军骑兵师官兵皆下马迎战。
骑兵下马接战,这在晚清战场上并不罕见。特别是,随着线膛枪的逐渐普及,骑兵下马后利于瞄准射击,在战场上越来越常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