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危险边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卷 白蛇传 第九十二章:华山派,猛萝降世,游走危险边缘,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道济怀疑,是不是因为,王重阳提倡“三教合一”,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
创立的全真教虽然以修行《道德经》为主,但同样需要修行儒家的《孝经》,佛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仅二百六十个字,简称《般若心经》,或者《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心经》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
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
虽然全经短小,但十分精粹,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故称《心经》。
而以“观自在菩萨”起头的《心经》,其实是率领徒弟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所译。
不过在唐三藏以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鸠摩罗什,也同样翻译过此经。
但是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心经》却是以“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开头。
你确实没有看错,“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其实是同一尊菩萨,不同高僧的翻译。
因此在很多的时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会被人称为《观音心经》。
道济很早前就有所怀疑,青衣女童乃是观世音菩萨的女童相,眼下从王重阳的身上,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王重阳的全真教,不过是修行的法门之中,因为兼修了《观音心经》的缘故。
但是对于一个道教的教派而言,公然修行佛门功法,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
所以才会得到了青衣女童的特别青睐,一而再的出手,替王重阳排忧解难。
当然,王重阳立教之初,就把《观音心经》作为兼修的法门,不得不说是走对了棋。
谁又能够预料,在受到蛇妖王率领的妖军袭击,全真教上上下下即将全军覆没……
在面对众多的修道者,还有蛇妖王和玉面妖狐的干扰,即将走火入魔之际……
都会有青衣女童的出手,替王重阳免去了灾祸呢?
道济双眼微眯,看向洪福齐天的王重阳,暗想此人的运道,果然大出所有人的想象。
虽然在当年南朝,佛门势力最为强盛的时候,就连道教中的一代宗师陶弘景,茅山上清派的掌教,在佛门和梁武帝的威胁之下,都被迫接受“佛戒”。
号为“胜力菩萨”。
在元神飞升后,甚至还以大袈裟覆盖在遗蜕上,差点成为修道界的一个笑话。
不过就算是那样,陶弘景也没有在上清派中,公然宣称需要兼修佛教的法门呀。
王重阳的做法,可谓是打破了一个桎梏,让世人看到,佛教对于道教的无声渗透。
青衣女童对王重阳的厚爱,让道济都觉得羡慕不已,恨不得能够夺取他的这一份“天眷”。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但从来都没有,如此明晃晃的展现出来,对一位修道者的看重。
不过道济转念一想,不管怎么说,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依然还是挂名在道教名下。
即使等到王重阳功德圆满,成功飞升天庭,也不可能会加入到灵山大雷音寺中。
如此一想的话,道济又觉得自己内心宽慰了许多。
他心念转动,斩去了最后一丝丝,微乎其微的嫉妒,却不敢去观察青衣女童。
生怕自己对菩萨的“埋怨”,被对方察觉,惹来祂的不快,平白徒增烦恼。
虽然道济也很清楚,以菩萨的超然心境,自然不可能,会为了这点小事而怪罪自己。
但是他自己心虚。
青衣女童淡淡的看着广场之上,纷纷扰扰的情况,并不去理会道济的小心思。
观世音菩萨和本尊,又有什么关系?
虽然道济很有可能误会了,祂和观世音菩萨的关系,但青衣女童也不打算,揭破真相。
既然道济是那么认为的,那么就任由道济继续误会下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道济既然并不打算揭露真相,那么祂也就任由所谓的“真相”,继续隐瞒下去。
就是不知道,当道济察觉到真正的“真相”之时,又会露出何等目瞪口呆的神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