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商业无间道,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江山不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外墙还未干透时,用大价钱购置的十台轧面机也搬了进来。这是从奉天机械制造厂抢购的,为此还付给制造厂一笔为数不菲的违约金,因为这些设备听说本是“一统”食品厂**的。

围墙里的面粉堆积成山,这是连夜从北镇各地收购的。经过挤兑风波,能够保值的粮食价格又上涨了些,这冰天雪地的收购这些面粉可不容易。

包装线也就位,招募的操作工人经过几天的培训也大概知道了各自要做什么,听说是要生产奉天城正在热销的方便面,大家都摩拳擦掌、鼓足干劲,都想亲眼瞧瞧这传奇般的东西是怎样从自己手里诞生的。

正在上下为即将开工的任务充满期待时,一个不好的消息打懵了冯庸:何副总工和他的伙伴们不见了!

这消息不亚于晴天霹雳,没了何副总工,没有谁懂得如何去做。关键是要抢市场!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可是方便面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食品厂的技术人员凭着想法和了一堆面,然后丢进轧面机。但是随着轧面机轧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条,而是像泡沫般的团块。

怎么办?每次都是这样,工厂如何能够做得下去?赶紧找人吧!

可是无论如何动员人马去找,这几个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时间不等人,在接到汇报后冯德麟果断地一拍桌子:“那就从食品行聘请几个师傅做,老子就不信,没了胡屠户,还吃不了拔猪毛了!”他有十分肯定,自己的儿子被张汉卿的人阴了。不然,有那么巧,瞌睡时就有人送枕头?张小混蛋家的副总工就这么容易就被聘到了?要知道听说“一统”食品厂对于各工序的控制和人员的保密是极严格的。

省城有位姓杨的大师傅走南闯北好多年了,到底有些经验,被聘任为食品厂的总工。他经过反复试验弄清了原因:面粉中的蛋白质遇到盐分失去了粘力。于是有人提议先把没盐的面粉制成普通的面条,蒸熟后,浸到酱汤里过一下,面条于是带上了咸味。这一雕虫小技,无异于面食技术的一场革命,但本就是方便面的正宗做法。

解决了一个难题,冯庸却高兴不起来:科研能力有了,市场却不等人。在这小半个月期间,“一统”方便面完打入了东三省的重要城市,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从四面八方传来。“一统”食品厂不但扩大了产能,还计划在长春等地设立分厂,俨然有做大做强之势。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市场反馈是,大家都认可方便面是“一统”首创的,是正宗的。这个观念一旦被确立,几让后来者无立锥之地。

而且量大的优势将成本减至最小,而且张汉卿也是个受过现代营销手段熏陶、经历过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成本的控制与营销的管理让工厂生意越来越好。更可气的是,张汉卿还在各大报纸刊登广告,基本上把“一统”和方便面挂上等号,且诞生出中国第一只报纸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便收方便面”,吸引了大批人的眼球。

再做不出面来,只怕将来能够做出,也卖不掉了。

冯庸以不知今夕何夕的心情夜以继日地待在工厂和师傅们一起研究,遭受严重打击的他还没从何副总工的“消失”中醒过神来。这位一心想钻研飞机的人,也终于接了回地气,要问人间温暖了。还好方便面的技术并不如何复杂,不然他死的心都有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面条烘干,以便长期保存了。最初,师傅们曾采取原始的利用太阳光晒干面条的办法,但这太费时间且需手工操作,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后来还是杨师傅提出试用过油的办法,效果良好。油炸后,水分立即蒸发,面条上出现许多细孔,这使面条在热水浸泡时吸水很多,很快变松软,而且过油的面条更富有弹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条可比。

终于做出来了,味道和“一统”方便面相差无几,冯庸松了一口气。既然重大问题都是师傅们想了的,特别是总工杨师傅,他也毫不揽功,甚至已经想好了就用他的名字起商标为“杨师傅”。

技术上的成功不代表商业上的成功。这一番停顿试验,耽误了不少功夫,也让冯庸当初边生产边销售边还贷款的美梦破灭。因为错误的预估了形势,大批的原料和机器占用了大笔资金,工人的薪资与开拓市场的费用用光了先前从殖边银行贷出的五十万元。要扩大再生产,需要另一笔资金,恐怕仍需从银行里贷出。

可是从省城传来的消息令冯庸与冯德麟都是手足无措:殖边银行因为没有遵守奉天财经委员会和金融厅的指示被勒令停业整顿,不但无法再从中贷款,还被要求归还原先的贷款,这让老少冯帅雪上加霜,感觉被一只无形的手套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回到宋朝当暴君

贰蛋

慕时念薄浅_

秦予

道寻缘

奔跑的胖萝卜

仙丹给你毒药归我

小呆昭

拳倾星河

梦想在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