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不再郁闷,汉朝旧事,墨如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天,对他来讲,是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决定离开汉军的时候,本已经绝望,没想到萧丞相会日夜兼程的追赶自己。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正所谓成也萧何。
韩信的心中对萧何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前些日子,我韩信只是个管粮的小官,而今天,我,却是统军数万的大将军。韩信心中感慨万千。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往往绝处逢生。
这之前,韩信虽再无饥饿之困,却有心灵之困,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哪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能不能实现,而今天,他知道,他的未来不是梦。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值得每个人深信。
公元前205年六月某天,吉日。风轻云淡,汉军将士整齐列队,将领们一早醒来,都议论纷纷,有高兴的,有嫉妒的,有狐疑的,高兴的是以为这大将军非自己莫属,嫉妒的是以为大将军非某人莫属,狐疑的是拿不准汉王到底想拜谁为大将。
但不管怎样,这一天都是好日子。
随着传令官一声高呼,“拜将仪式开始!”
军乐悠扬。
“韩信登台!”赞礼官高声道。
这四个字一出口,很多人都差点昏过去,太意外了。
汉军将士开始议论纷纷,铙鼓争鸣声中,夹杂着一片嘘声,“这不是那个管粮官吗,怎么,他要当大将军了?”
“是啊,这个人不会有什么来头?”
“有什么来头,我认得他,原先淮阴城下要饭的。”
“这叫什么事,要饭的居然能当大将军,汉王不是急糊涂了。”
“别瞎说,汉王自然有汉王的道理。”
众将士一头雾水,而韩信却不紧不慢地登上拜将台,这是属于他的时刻,而这个时刻早就应该到来。他面北而立,在赞礼官的吆喝下,拜将仪式开始:授印,授符,授斧钺。仪式庄重而肃穆。
仪式完毕,刘邦为免众将不服,当众宣布:韩信可以节制所有在外军机,如有藐视韩将军者,可以先斩后奏。
汉王给了韩信想要的一切。他这么做是颇有深意的。拜将大典虽是按古礼搞得这么隆重,但可不仅仅是走流程这么简单,借用筑台拜将的机会,刘邦一是展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形象,二是给韩信巨大的压力。
他要告诉韩信,这大将军可不是随便能当得了的,给什么样的待遇就得拿出什么样的业绩。
韩信没有一丝愧不敢当的神色,眼神里流露出一种让人顶礼膜拜的自信。这一天的到来,他等的太久太久,在他的梦中,曾无数次梦着自己站在这个高高的拜将台上,而今天,终于梦想成真。虽然巨大的光环后面有着巨大的责任,但他相信自己。
拜将仪式顺利闭幕,接着刘邦迫不及待地给韩信出了第一道考题,这是最常见的考题,也是最难的考题。
这种考题到处皆是,上至皇室公卿,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它在我国几千年的科举考场中,甚至现在的政治考题中都会出现,简单说来,就是论天下大势!
你要是回答,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恭喜你,你能得鸭蛋。
答案很正确,但是没有用。
能很好地回答这种问题的人,不多。
韩信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霸王虽然勇猛剽悍,但是也有致命的缺点,第一,封赏不均。第二,妇人之仁。第三,残忍暴虐。第四,弃咸阳而都彭城。第五,错封三秦之王。第六,击逐义帝。而反观汉王,则深受百姓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此韩信提出,东略首选是出兵三秦,占据关中,再图天下,这是很著名的《汉中对》,可以与后来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相媲美。
韩信一席话,让一直心情郁闷的刘邦喜笑颜开,恨自己不能早用韩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韩信对时局精准的把握,令人敬佩。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韩信能回答,张良也能。
韩信平步青云间接体现了刘邦在用人上的不拘一格。
汉军将士从韩信拜将中看到了一种希望,跟着刘邦,只要努力,只要有才,再加上运气好能活得长一点,就一定不会被埋没。很多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希望!
韩信的大将军之旅是从训练士卒开始的。
樊哙周勃灌婴等将带兵更多的是靠战场上的机动,所以他们在训练士兵时更强调单兵能力。而韩信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练阵法。
所谓阵法,便是团队作战,战场上的配合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比如奇正相生,首尾相应,左右相接等等。在冷兵器时代,阵型布置妥当与否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战局,降低伤亡。作为一个伟大的将领,自然要领悟其中的精妙。在韩信的训练下,短短数月,汉军军容为之一振,其他将领见韩信确实练兵有方,也渐渐不敢轻视韩信。
无论如何,将军只有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才能称得上伟大。
虽然张良早就给刘邦定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东征大计,但刘邦出于谨慎,召韩信问计,韩信说的与张良丝毫不差。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大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汉军将出征的日子选定在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某吉日。
楚汉战争,在悄无声息中点燃了导火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