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要的是忠义,汉朝旧事,墨如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家人与季布素有交情,得知朝廷下达通缉令,周家人叫季布髡钳伪装为奴。
先来说说髡钳是什么意思,它是汉朝的一种刑罚。
汉初的刑罚,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再参照秦法,作九章律。九章律规定了汉朝的六等刑罚,六等从轻到重,分为:赎刑,罚刑,迁刑,徒刑,肉刑,死刑。
赎刑顾名思义,即用金钱来赎罪。罚刑,主要是罚黄金,夺爵免官。
迁刑包括一部分徒刑,七科谪。前者指把犯人发配到指定区域干活看管,后者指汉武帝规定的专门用于特殊的七种人群发配到边疆地区服役的一种刑罚。
徒刑包括髡钳城旦舂,男犯剃掉头发带上械具去筑城,女犯舂米,刑期五年,季布采用的伪装术就是这个。完城旦舂,不加肉刑也不加髡刑的男子筑城,女犯舂米的劳役刑,刑期四年。鬼薪白粲,男犯为宗庙砍柴,女犯为宗庙择米,刑期三年,说得直白点,就是给鬼神干活。司寇,男犯到边境防御寇贼,女犯服相当劳役的刑罚,刑期二年。罚作,男犯守边,女犯为官府干活的劳役刑,刑期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肉刑包括宫刑,斩右趾,斩左趾,劓刑,黥刑。
死刑包括弃市、腰斩、具五刑、夷三族,殊死等,如果不是谋反,谋逆之类的重罪,死刑是可以用钱财,和更轻的宫刑替代的。像司马迁先生就是由死刑申请改为宫刑,忍辱写出巨著史记。
汉文帝时因为一个女孩的上书,废除了肉刑,改为笞刑,减轻了刑罚,后来发现到笞刑毁人程度不比肉刑差,犯人不是被打死就被打残。景帝时将笞刑标准减低,为了防止打死打残人,他同时规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比如规定笞刑刑具的尺寸,规定不能行刑时不能换人,打人要打在屁股上。
汉朝在刑罚原则上有所开创:亲亲得相首匿。即指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除谋反、大逆以往,可以互相包庇犯罪行为。具体来说,一家之内,长辈犯罪,晚辈包庇是对的;晚辈犯罪,长辈包庇,则要看晚辈的罪重不重,具体情况由廷尉裁决。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开创自汉代,它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王朝沿用,间接促成了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
汉代的法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的补充,增加,但在指导思想上以“德主刑辅”为原则,在刘邦极其杰出子孙的努力下,汉代一改秦朝睚眦必报,奢侈淫邪的风俗,成了扬名中外的礼仪之邦。
理解一些汉朝的法律制度有助于理解一些史实。
言归正传,伪装成髡钳奴的季布被辗转送到当时豪杰,鲁人朱家那里,朱家为人仗义,见季布相貌不凡,便盘问季布来历,季布觉得朱家是个义士,便和盘托出自己的身份。朱家久闻季布大名,有意相救。于是,他给了季布一些钱财,自己则扮作商人,去了洛阳,为季布四处活动。
朱家在洛阳的时候,了解到夏侯婴比较讲义气,他想办法见到夏侯婴,夏侯婴对朱家也很仰慕,两人一见如故,相言甚欢,一来二去,不免称兄道弟起来。一段时间后,两人已是无话不谈,朱家见时机成熟,对夏侯婴说道:我其实是来为季布说情来的。
夏侯婴笑笑,他早已料到,像朱家这样的游侠怎会无事不登三宝殿呢?
朱家继续说道:季布是个贤人,现在朝廷逼的急,就可能把他逼到胡,越国去。为什么要把贤人给敌国用呢?难道忘了伍子胥的事情吗?滕公您是国家的功臣,应该向朝廷进谏啊。
夏侯婴是个明白人,他素知季布的贤明,当年各为其主,情有可原。为朝廷招纳贤才一直是夏侯婴的夙愿,他也乐得做个人情。
果不其然,在夏侯婴的谏言下,刘邦打消了杀季布的念头,颁布赦免季布的诏书,宣召季布入朝,刘邦再一次展示了他宽大为怀的一面,他给季布官做。
季布官拜郎中,对朱家感激不尽,但朱家为了避免卷入官场争斗,再也没与季布相见。
季布做官的消息传到他的同母弟丁公耳里,丁公当官的念头又蠢蠢欲动起来,他想到当年自己曾放刘邦一马,大哥都能封官,凭什么自己不能。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一路做着做官发财的美梦,马不停蹄地赶到洛阳,在洛阳城门外趾高气扬的对守卫说道:快去禀报陛下,就说我丁公求见。
守卫见丁公这么嚣张,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赶紧向上头报告。很快,刘邦就宣丁公觐见,在去宫里的路上,这位仁兄还在想着该向刘邦求个什么官呢?
刘邦见到这位久违的恩人,看着他那一脸的媚笑,心中一阵恶心:这种人怎么可以做我的臣子呢?他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他命人将丁公绑了起来。丁公顿时懵了:陛下,陛下,这是为何?
紧接着只听刘邦喝道:将他拖出去斩了,以敬效尤!
丁公傻了,他回过神来高声骂道:刘邦,难道你忘了当年是我放你的吗?你,你,忘恩负义的小人!
随着宫门外一声惨叫,丁公一命呜呼。丁老兄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莫名其妙送命。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邦要巩固自己的皇权,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做文章,对他来说,杀季布也没人会说三道四,给丁公官做也同样是理所当然,然而,他偏偏不那样做,他现在要抬高忠臣的价值,自然要杀掉那些卖主求荣的人。为了养成忠诚的风气,作秀是必须的,杀人也是必须的。
项羽重将,就剩下钟离昧还了无踪迹。
钟离眛在垓下之围后,就逃到了韩信的府上,钟离昧把最后的希望部寄托在韩信身上了,但韩信为了防止刘邦的猜忌,与钟离昧说了一番话,韩信的这番话让钟离昧陷入了绝望,万念俱灰之下,自杀身亡,死前大骂韩信:你不厚道,我今天死,你也活不了多久了!(公非长者。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
汉五年九月,韩信还是将他的人头献给了刘邦。
常言道,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时韩信并未在意老朋友的临终遗言,他相信刘邦不会这么干,但可悲的是,钟离昧的预言不久后终成为现实。
刘邦深思熟虑解决了前朝余党后,他继续发扬不怕辛苦,不怕折腾的精神,他打量着那些为建立大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宿将们,开始酝酿着恐怖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