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杀功臣一,汉朝旧事,墨如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面对巍巍江山,刘邦的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
龙椅只有一个,有实力坐上去的人却不止一个。一想到这个挠心窝的问题,刘邦不免寝食难安。
刘邦面临的问题,每一个从事最高领导工作的人都曾遇过,但刘邦身处的境地更加复杂,更加艰难,而且似乎他早有预感,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的出身是个问题。
与秦始皇祖宗十八代都是君主专业户相比,他的出身非常的寒酸。他生在草根里,来自百姓家。很多的大臣在上奏折的时候,经常还会故意来这么一句“陛下起自布衣”,提醒他你以前就是个草民,别忘了本。
来自草根阶层并非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刘邦还是想证明其血统的优异,来赢得更多的敬畏。天下不仅有老百姓,还有世代相传的豪门望族。
老百姓容易搞定,给地种给饭吃,就能赢得他们的支持。而那些注重血统的豪门贵族名家大姓,一时畏惧皇帝手中的刀兵称呼一声陛下,而心里早已是土包子,乡下佬骂开了。而恰恰是这么一群人,还不能不笼络,因为他们比老百姓有力量,惹毛了他们甚至能威胁皇权。
有鉴于此,刘邦决意让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生平做些细微的修改。
细微之处见水平。
祖宗是没法改了,他老爹还好好的活着,家谱也还摆在那里,想抵赖,恐怕不太容易。把家谱捋了一遍,也没发现哪个出名的人物,没办法了,既然祖宗帮不上忙,那就只好从自己身上变戏法。
天子的出生怎么能与庶民相同呢?得改,改成雷电交加。既然是天子降生,自然得有神物帮忙,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华夏民族的图腾神物龙的身上了。光这些还不行,于是,我们看到,刘邦俨然神仙附体,头上挂祥云,还能腹盘龙,斩妖蛇。
刘邦的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要求并不过分,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汉家王朝的千秋万代。后来为了监视名门望族,在刘敬的建议下,他将当时原六国大户人家,总计十万迁到了关中一带生活,让他们时刻沐浴在首都灿烂的阳光之下。
他的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刘邦五十三岁登基,而此时太子刘盈年仅九岁!
他是个高龄皇帝,汉朝十二帝,除了著名的汉武大帝活过这个岁数,其他的都没跨过五十岁这个槛。
在那个没有社保退休金养老金的时代,即便在普通人家,这样的家庭年龄结构也不见得合理,想想看,限于卫生水平医疗条件的落后,老爹随时可能搭上地府的班车,儿子这么小,家里的活谁来干?
在皇帝的家里,问题更大。
皇家是权力的中心,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政治斗争。有政治斗争的地方从来不缺野心家,刘邦一旦轻轻松松的解脱了,也就意味着他儿子们的痛苦日子来临了。
虽然刘邦的长子刘肥已经成年,但才能不足,不堪大任。看着那些权势熏天,威信日重而又年富力强的臣属,刘邦坐卧不安,最终动了杀机。
如果在政局稳定,根基牢固的年代,国家有着明确的继承人,只要托孤正确,问题也不大。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汉朝的根基并不牢靠,刘氏江山并没有接受时间的考验,赢胡亥的教训可并不久远。
有朝一日,当刘邦接到阎王爷请柬或者卧病不起,很难想象,他儿子接替他干活,局面会成什么样?当然,事实证明,刘邦的担心有点多余,他光惦记了他的儿子,却忽略了他的老婆--吕后,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的这位结发妻子在政治水平上可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帝王。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且是越早解决越有利的问题。
刘邦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其中闽粤王称作外诸侯,因为地处偏远落后,一般不被视为国人,而楚王韩王淮南王梁王赵王燕王称为内诸侯。
刘邦给每个诸侯王颁发了丹书铁券,皇帝与诸侯王各执一半,铁券上写着: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领到丹书铁券的人除了拥有无上的荣耀,更有实际的好处,如果当事人犯了重罪乃至死罪,可以用铁券赎罪甚至免罪。而且只要铁券在手,可以反复利用,儿子用不上,可以留给孙子用,孙子用不上,留给重孙子,重孙子用不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然而,这块铁牌,不同的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效果,诸侯王当它是宝,而在刘邦的眼里,却是块不折不扣的废铁。
在赏无可赏的情况下,发块废铁当支票,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券是我发,此牌是我刮,要想活命吧,还由我来拿。
有些事,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发生了。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造反。
燕国在诸侯国中最弱,燕王臧荼在楚汉战争中无所作为,只求自保。
刘邦当初承认燕王的存在,并非心甘情愿,实则出于无奈。
最弱小的诸侯王却敢大张旗鼓的第一个造反,我们在佩服他的勇气的同时,不得不怀疑他的智商。臧荼反后,刘邦御驾亲征,臧荼部下纷纷反水,两个月内,臧荼就兵败身死。
这次叛乱,来的快,去的也快,在随处可见谋反大案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这件案子实在太不值一提。
由于叛乱的规模小,时间短,连史家在记载时都惜墨如金。尽管如此,还是有必要做深入些的分析。
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统计者出于统治的需要,往往会隐藏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而大多数的史官们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富贵的留恋,经常委曲求,帮着领导说话,从而让后世的人们陷入云里雾里。
正是因为有着迷雾,分析才有了更大的意义。真相只有一个,只有分析才能得到。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关注本次非典型性谋反案。
喂,后排打瞌睡的同学,对,说你呢,就是你,不要再流口水!
在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再一次强调掌握探究历史迷雾的方法的重要性。
第一个问题,臧荼有谋反的实力吗?
燕王臧荼是跟着陈胜起家的,陈胜死后,他跟随陈胜部将韩广恢复了燕国,后来,他把韩广杀了,自立为燕王。他做了燕王后,不思进取,只求自保,韩信一灭赵,便望风而降。在汉初七大内诸侯国中,燕国的实力最弱,而且燕代之地,靠近边塞,北临匈奴,人口稀少,国力不强,虽说燕国弱,但如果从汉朝一盘棋来看,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古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而燕代之地即是大汉朝的北大门。
再则,燕王臣属中能臣强将几乎没有,要跟中央政府抗衡,无异于螳臂当车。
可以肯定的说,燕王不具备谋反的实力!
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却主动造反,而且偏偏选择刘邦统一天下,力量强大的时候造反,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那么,他造反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信接下来的分析会让你明白过来。
一个人要干掉另外一个人,可能有很多因素,比如情杀,仇杀等等,但对政治人物来说,你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为情是假的,为仇也是假的,只有政治利益的争夺才是真的。那些挂在嘴边,写在纸上,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所以,如果你相信吴三桂会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恭喜你,你被平西王彻彻底底的给蒙蔽了。
因为没有记载,臧荼采用什么造反口号,无从得知,我们所知道的只有某年某月,燕王造反;某年某月,燕王兵败。
以臧荼的经历与能耐,他没有必要反更没有能力反,如果要反,早在楚汉打得不可开交时,他完可以攻城略地,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扩大地盘。
可是,他没有。
臧荼没有造反的需求,可他的的确确造反了。以刑法理论来解释,犯罪的主观故意除了自发产生,还有胁迫产生!
分析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事实本来的面目了。
结论是,臧荼被迫造反。
那么问题又来了,谁能有这么大能耐,逼迫一个诸侯王?
关于背后元凶的问题,有一条普遍用于破案的经验很值得借鉴,那就是谁从中得益最大,谁就有最大的嫌疑!
也许你会马上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卢绾。
卢绾同志,不要激动,这个案子还没最终定论,请坐下!
当然,卢绾老兄并不是没有嫌疑,臧荼死后,卢绾马上被任命为新燕王,两件事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卢绾同志虽说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同村出生,两人打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形影不离。但在大汉开国的功劳薄上,卢绾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功绩,却被封为长安侯,封地在长安最肥沃的地方--关中沃野蓝田,而且官至太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