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71产业联盟,无限未来之科技帝国,小小菜心,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从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来考虑,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加入了这次的产业联盟,就意味着天然地成为了国内电池行业的第一阵营。至少三年内,联盟外再没有任何企业,包括现在市场领先的日韩电池企业,有能力对这种领先地位形成冲击,除非他们能够发明出比这种新型电池更先进的产品。而在他们的眼里,这种可能性近乎没有。在座的所有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弄到了新型电池的样品,可是研发团队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在不长的讨论之后,在座的企业代表都表达了要参与的倾向。不过虽然每家企业的领队都是有一定决策权的高管,但是公司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董事会流程,在企业的强烈要求下,这边的会议暂停了半天,以供他们召开紧急董事会。
不出意料,第二天,在场的六家锂电池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加入产业联盟。接下来的时间,各家企业将精力投射到,如何用更小的代价拿到加入的门票:有希望付出更少比例的股权、有希望用现金代替部分股权的,还有每家都想拿到3最优惠这一档的销售分成……
这些唇枪舌剑的工作,陈文浩不愿意直接上阵,交给了下属。实际上,在心里,陈文浩对于这点收入的差别并不怎么在意,他要是只想赚钱,有什么能比做垄断生意更赚钱的?
现在他将技术授权出去,只算现金价值和目前销售额的话,两年的时间,他大概能从这六家企业身上收到30亿左右。当然,随着新型电池普及之后,这些公司的股票升值和销售额增长都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比起他的其他生意,真不算什么大钱。比如说自拍无人机,一周卖出225万台,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由着他们闹腾了几天,不知道是陈文浩的态度起了作用,还是担心夜长梦多,在争取到了一些优惠后,这几家企业都选择了进入正式签约的步骤。说到底,能争取多少优惠,还是和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关联,都是同行,谁不知道谁,在实力最强的比亚迪确定好分档之后,其他的企业以此为参照,也就没了太大争议。
几天后,一则来自新华社的通稿出现在数家中央级媒体的出版物上,《国内七家企业组建新型电池产业联盟》的标题,不到三百字的内容,对普通读者来说完全是用来填充版面空白的替代品,可在众多数码电子企业以及对电池有需求的企业眼中,却简直是头条中的头条。许多有需求的企业老总,将这篇短短的报道翻来覆去读上好几遍,直到将这七家企业的名字都能背得出来,然后就是招呼人手,亲自带队去其中看好的企业那走一趟。
这篇报道发出来,除了无限未来公司早已对外明确表示,自家电池产品仅供内部使用以外,收到的咨询少一些以外,其他六家企业的门槛都快被客户踏破了。不同于无限未来公司的突然冒起,没有多少老交情老客户,其他企业都是经营多年,熟络的客户成群,许多老客户冲上门来就要订购新型电池,更有豪爽的先把订金打过来,然后再来订货。
这六家企业从高管到市场部员工,最近一段时间就是整天和客户解释,新型电池技术虽然拿到了,但是至少要有二三个月的吸收和试制才能正式销售。另外,销售对象还要经过产业联盟审核,不过国内企业通过审核一般没有问题。然后送走将信将疑的客户,又要转身应对新一波的客户。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幸福的痛苦。
另一头,原本占据市场优势的日韩电池企业就是哀鸿遍野,尤其是韩国的电池企业更是已经急得上火。
此前,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几乎被韩国的三星和LG两家公司所垄断,三星与LG常年不惜亏本在中国市场销售锂电池,抢占市场份额。最近一年,因为SD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家公司的动力锂电池产品,迟迟无法进入到官方颁布的动力锂电池目录,失去了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订单。这次,新型电池授权和产业联盟的成立,更是在他们的困境上雪上加霜。
三星和LG的高管在中韩两国频繁往返,到处公关,甚至不惜游说韩国官方部门向中方施加压力,却绝望地发现处处碰壁。
三个月后,六家企业陆续开始向市场供应新型电池,由于产能还未完全释放,加上价格要高出一截,旧有的锂电池还能在低价区域保持一定的市场。但是明眼人都能预测,随着产能的提升,电池行业必然将迎来重新洗牌,无法生产新型电池的电池企业,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
而对于陈文浩来说,在电池这块的工作算是基本完成了。市场上开始出现以新型电池为卖点的各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对电池新增价格不敏感的中高端手机,无一例外都选用了新型电池,手机党们可以挥手告别每日一充的生活了。接下来还会更多、更普及。已经有业内专家预测,或许就在三年之内,在全世界范围,电池两个字都会和中国企业画上等号。从这一点上来说,科技改变世界的进度条已经向前走了一小段。
------------
ps:最近家事不宁,而且还在恶化,情绪和时间都不应景。所以,首先不卖惨,其次更新可能会受影响,我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