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章 满嘴跑火车,盛唐挽歌,携剑远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38章 满嘴跑火车</p>
方重勇给豆卢军发的军饷,其实是挪用了自沙州府衙实施“和籴法”所需的准备金。</p>
这个模式运作起来很灵活,但准备金乃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方衙内这一波玩法,实在是把自己的后路给彻底堵死了。</p>
沙州地区的“和籴法”,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时代的金融体系,是本地因地制宜的产物,并非牛仙客所发明,也跟现在关中实施的和籴完全不一样。</p>
敦煌这边的和籴法,和关中本地的和籴法,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敦煌本地丝绸产量极小!</p>
原因很简单,没有原料,敦煌这边的气候长不好桑树,更养不好蚕宝宝。</p>
敦煌本地的纺织业并不算弱,但产出占绝大多数的是麻布。以及和麻相关的一系列副产品,比如:食用油、灯油等等。</p>
而非丝绸。</p>
丝织品,基本上都是关中那边输入。</p>
关中的丝绸则来自大唐全国各地,以蜀地和扬州府的为主。敦煌是河西走廊离西域最近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来历的丝绸产品,在这里的畅销度都是排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手工业产品可以与之相媲美!</p>
这样就使得丝绸成为了当地最紧俏的货币,良币中的良币!</p>
当然了,深知基哥不当人作风的方重勇,自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日渐腐败的朝廷身上,他正在想办法积极自救。</p>
只不过是因为这位方衙内太过于年轻,其父方有德又太有名望,而且还是敦煌本地人,便想与方重勇结交一番。</p>
花花轿子人抬人嘛,这些都是官场老规矩了。</p>
听到这话,方重勇心中大喜过望,面上却是依旧不动声色。</p>
当然了,刺史背后是大唐朝廷。所以敦煌本地大姓,也没想着拿捏方重勇。</p>
那就可以回答说:难道吐蕃人就不懂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道理么?</p>
方重勇到时候还可以吹嘘一番:我作为大唐双花红棍方有德方节帅之子,一岁开始就在学兵法,难道没你懂得多?</p>
吐蕃人会不会打沙州?</p>
那肯定不可能啊。</p>
就连我身边这随从,都对吐蕃军法倒背如流。”</p>
张悛哈哈大笑说道。</p>
竖子不足与谋!”</p>
张氏乃敦煌大姓中首屈一指的一家,当年张氏在西凉政治中地位就比较重要。</p>
方重勇沉吟片刻说道。</p>
方重勇耐心嘱咐了一句。</p>
方重勇这个人就是这样,平时怂得不得了,一到关键时刻,该果断处置的时候,就可以把朝廷法度看做无物。</p>
其实此事不难处理,我等在沙州本地还有些余粮,可以借给府衙,不收利息。待朝廷的绢帛送到沙州后,将借条核销即可,到时候便等于完成和籴。所以使君不必忧虑,吃菜,吃菜!”</p>
“不瞒诸位,本官食不下咽,实在是有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又不知道该不该说,毕竟事关机密啊。”</p>
粮食堆府库里,除了喂老鼠和可能的霉变外,还有什么别的好处么?晚一点拿到在敦煌完全不愁销路的中原丝绸,他们一点都不亏!</p>
必须是粮食,或者是可以食用可以长期保存的东西,而不是宝石、黄金这种易于携带的物品。</p>
“既然如此,那某便说了。</p>
最少双方能混个脸熟。</p>
这就是方衙内的思维。</p>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氏张罗了颇有西域风格的盛宴,席间各家与方刺史互相吹捧,友好气氛到爆炸,也就不足为奇了。</p>
严庄顿时语塞,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哀叹一声道:“大唐是圣人的,当然不是使君的。”</p>
把这些争议炒作起来以后,方重勇便可以直接跟沙州本地大户们说:诸位土豪们,你们也不想吐蕃人来沙州抄你们的家吧?</p>
大唐最多拿走你们十分之一的财富,吐蕃那是……方重勇记得张义潮起义的时候,河西本地的吐蕃人都造吐蕃的反了。</p>
然后在约定时间之后,借款人就必须用粮食核销欠条,拿回抵押物。</p>
“使君所虑之事,便是和籴的本金,被挪用到豆卢军军饷一事吧?</p>
听到这话,方重勇长叹一声道:“非也非也,珍馐佳肴世间难得,只可惜,某心忧国事,食不下咽,唉……”</p>
这等魄力,非常人可及,更别提只是个当四年便换人的州刺史了。</p>
正在这时,之前有过一面之缘,此番作为随从入席的阎朝,对着方重勇说道:“使君,吐蕃人现在不占天时地利也没有人和,他们凭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攻沙州呢?”</p>
关中的丝绸只是丝绸而已,敦煌的丝绸,却堪比黄金。本地普通人家根本不拿来消费,都是当货币在使用!</p>
沙州府衙维持本地军政民政的核心,便是和籴系统。所有政策,都是围绕着和籴展开的。</p>
那就可以回答说:难道吐蕃人就不会打破常规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法没听过?</p>
严庄微微点头说道。</p>
方重勇压低声音,危言耸听一般放了个超大卫星。</p>
“使君,此事非同小可啊!这是谎报军情,按律当斩的!”</p>
但是在外人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p>
吐蕃才多少人,你满嘴跑火车说吐蕃四十万人攻沙州,把其他人都当傻子么?</p>
“使君,吐蕃与我大唐在大非川决战时,倾国之力也不过出动了四十万人,而且具体有多少人参战也不好说。</p>
方重勇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严庄反问道。</p>
所以说,这里的地方势力,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性。府衙各处都有他们的人。</p>
<div class="contentadv"> 使用“无中生有”的套路给他们压力是一方面,真金白银的甜枣则是另外一方面。</p>
先小额借贷,再把拿到手的丝绸卖给西域商人赚差价,最后用田地里产出的粮食,交给沙州府衙以核销借条。这样在客观上减小了经济负担。</p>
如果长安那边的绢帛不能按时供给给沙州。那么悄悄带着阿娜耶跑路,去西域隐姓埋名的生活,依靠自己后世的见识当个商人,貌似也不错!</p>
“豆卢军中都有他们的人,所以不用说这些。相信相关消息,那些人已经知道了。”</p>
沙州本地收的租庸调,是没办法养活七千五百豆卢军的。</p>
药泉旁边某个寺庙的禅房内,严庄压低声音惊呼道。</p>
这得有多遭人恨,才能把自己人逼到造反的那边啊。反正吐蕃的农奴制政策不当人根本不需要怀疑,在沙州本地有普遍共识,就连吐蕃自己人都忍不下去的鬼玩意,在西域可谓是臭名远扬。</p>
但是在造声势的时候,可以一个劲的叠buff,说得越危险越好,怎么夸张怎么说。</p>
不是因为这个消息太过惊人,而是……太踏马扯淡了!</p>
没错,吐蕃在开元年间确实攻下过挨着沙州的瓜州(酒泉市下属瓜州县),也确实打算攻沙州。但因为后续一系列战略失误,没有成行。</p>
事关朝廷军机,不告诉各位是军法所限,但不说好像又对不起各位。这件事真是让谋寝食难安啊。”</p>
张悛信誓旦旦的打包票道。</p>
张宝曾在西凉政权中任太傅、丞相、中书监等要职,是西凉政治中的核心人物。西凉被大唐兵不血刃接管,这个过程中张氏与盘踞在凉州的安氏一样,也是出了大力气的。</p>
现在就算在敦煌宣称吐蕃人四十万攻沙州,也没人愿意信啊!吐蕃大军都在河湟一带跟唐军对峙呢。”</p>
张悛面色犹疑的说道。</p>
其实,是边军内部的绝密消息,吐蕃人要攻沙州,就在今年春季。只怕离现在已经不剩下多少日子了!”</p>
“不不不,伱就这么宣传,没问题的。本官要的是声势啊,吐蕃怎么可能打沙州,用屁股去想也知道不可能啊!”</p>
……</p>
方重勇嗤笑了一声,摆了摆手说道。</p>
方重勇将要做的事情不能说非常大胆,只能说连命都不想要了。</p>
这些税负,连豆卢军的日常口粮都没法保证。</p>
今夜,便是试探他们这些人的时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