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黍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世宗篇47 封禅,汉世祖,芈黍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隆十五年(1032)秋,兖州府,泰山。</p>

作为帝国最具知名度的山岳之一,常年受到官宦子弟、文人墨客的青睐,过去的几十年间,无数才士,慕名而来,齐鲁之地的学子们,也往往将之作为游学采风的圣地。不只是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更因为世祖皇帝当年那一番壮举:封禅。</p>

从建隆十五年初开始,兖州官府就对泰山地界进行封山了,禁止采伐、出入通行,同时官府调用了大量人物力,对泰山的道路、建筑进行翻新工程。</p>

动静闹得挺大,而一切的举措,都只源于一点,当今天子,也要封禅了!这件事,从建隆十二年,传首乃蛮贼寇刘金之后,就已经开始酝酿,一直到十四年,南北再无大战,关河一片宁定,方才正式进入朝廷的讨论议程,到十五年,进入落实阶段。</p>

关于封禅,在朝廷内部实则是有莫大争议的,也由此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以尚书令韩承均为首先的一批大臣,明确表示反对,上书谏阻。</p>

虽然臣僚们在遣词造句上有诸多为尊者讳的考量,但其中表露的意思很明显,以其功德不够。毕竟,世祖皇帝当年何等功德,在封禅之事上都那般谨慎重视,拖到开宝十一年方才踏足泰山。</p>

太宗皇帝十四载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文成武德,世所敬仰,最终也谦虚地婉拒群臣所请,没有踏出这一步。你刘文济,才取得多大的功绩,竟然要超越皇考,媲美世祖了?</p>

说到底,刘文济虽然已经压服群僚,实际掌握着帝国的最高权力,但在大汉许多权贵的心目中,他是远无法与世祖、太宗相提并论的。</p>

大汉帝国能够今日之盛世,那是群贤众正鞠躬尽瘁的结果,南方弥乱,北方荡寇,也是曹玮、董从俨这等柱石将帅与数十万将士之功绩。</p>

刘文济封禅的意图,既突破了持此等想法权贵的心理“底线”,也从现实的政治利益上,挤压着他们的空间。反对者们,与其说是在卫道,卫世祖,不若说是为了话语权而撸起袖子与皇帝干,永远摆脱不了“权力”二字。</p>

结果嘛,毫无疑问以皇帝的完胜而告终,韩承均这个帝国有史以来最“平庸”的首相,也因此丢了位置,被降格以侍中衔致仕。</p>

同时与韩承均被一起黜落,还有一大批勋贵及官僚,在对抗君权的关键性问题上,贵族集团与庶族集团之间,似乎也不是没有合作的空间......</p>

事实上,到了建隆十四年,刘文济已经在位17年了,进入这个阶段的他,要真想在帝国领域内做成什么事,只要抛开顾虑,那就没有真正能阻止他的人与势力了。</p>

何况,封禅之事,也不是皇帝单打独斗,那也不是刘文济的风格,他要做什么事,从来是谋定而后动,并且总少不了一群“小弟”在前冲锋陷阵。</p>

而在朝中,为刘文济操持推动此事的,乃是丁谓、王增、曹利用三臣,这三人,一个奸伪能干,一个当了十多年宣慰使惯吹会舔,一个是从龙旧臣加宰相,每个人都有一干党羽,具备特殊政治影响力,造出足够的声势来。</p>

有这么一群“忠臣干吏”为之操持,刘文济可是省却了诸多麻烦,最终也是在一种百官请命、万众拥戴的氛围下,三辞其请,而后降诏封禅。</p>

在兖州知府赵诀及一众僚属的陪同下,帝国宰相丁谓亲临,巡视泰山工程与封禅大典准备事宜。丁谓此行,自是先一步抵达,替皇帝打前站,将典礼仪备再确认一遍。已经年近七旬的丁谓,如此亲力亲为,毕恭毕敬,目的自然不单纯。</p>

皇帝封禅,对于已经多年居庙堂之高的丁谓来说,也是一场极其重要的政治投机。能够让丁谓拉下老脸,不顾非议,强行掀起舆论,推动皇帝封禅,根本原因,还在于尚书令这个帝国“首相”位置的诱惑,这是他致仕之前最后一次向人臣之极发起冲击。</p>

或许是追随“老板”的不同,丁谓在大汉政坛士林之间的名声并不如“赵宋朝”时那般狼藉,甚至始终保持着一个能臣干吏的形象。</p>

丁谓历仕三朝,也就在康宗朝时因逢迎之行举,为人鄙薄之外,在其他时期表现,都是标准的青年才俊,忠臣能吏,柱国名相......</p>

当然,丁谓也绝不是那种传统的儒家士大夫,见风使舵、剑走偏锋的事情同样干了不少。擅长揣摩人心的同时,心胸气度却十分狭小,报复心理极强,在湖北任职期间,下属一名郑姓官员因酒醉一时口嗨拿丁谓的相貌开玩笑,为丁谓所知后,被逼得丢官罢职、家财散尽、背井离乡,最后远走海外......</p>

当年,寇准为尚书令时,丁谓因“溜须”为其所笑,便生隐恨,在寇准罢相的过程中,也推波助澜,甚至想着将寇准直接黜为庶人,只不过被刘文济拒绝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女配林暖

一芬钱

大唐:八岁大将军

可爱嫩哈哥

深夜学园

剑沉黄海

穿越大封神

木子浮生

快穿炮灰女配又要逆袭了

无微不至

废材修仙锦鲤多

糖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