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铜钱,调教贞观,温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部分则是很客气地表示这一次烤叉烧和雪糖虽然还是卖掉了,但在价格方面没能帮上什么忙,很是歉意。最后一部分则是说明,仁丹已经试制成功,正好有一位大人员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试用之后的效果非常不错。
对方对仁丹的前景很是看好,愿以两千贯的价格买下这份药方。但孙长庚没敢答应,特意告之希望李安然来决定。看完了这份信之后,李安然只是沉吟了一会儿就收进了随身的百宝囊中,接着就与赵大聊起了这次的收获。
通过赵大的叙述之中,李安然算是体会到了古人谦虚的一面。什么叫没帮上忙,这次的事情多亏了孙长庚帮忙才对。
烤出来的那些叉烧,最后都被县城里的那家鸿福楼给买了去。价格也算很不错了,远比直接卖生肉高出很多。雪糖则被县城里的一家原本就从事糖业生意的商家给买了去,价格方面自然更是让赵大夫妇俩喜不自胜。
要是没有孙长庚帮忙出面,先不谈叉烧和雪糖能不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交易之后会不会出问题还是两说。可就算是这样,甭管是鸿福楼的东家还是那个专门从事糖业生意的行家,也都表示出对烤叉烧和雪糖配方很感兴趣的态度。
按赵大的说法,这两家都愿意出高价买下配方。特别是雪糖的配方,即便是赵大都能看出,对方努力平静下的急切。对于这种结果,李安然到是一点也不意外。烤叉烧也就算了,说到底也不过是项吃食,就算味道很好也算不上什么。但雪糖就不一样,近乎洁白如雪的糖,不光是好看,甜味也很纯正。只要不是脑袋有问题,任谁都能看出这里面会有多大的利益。
而且当初赵大正好就是在对方家里买的杂糖,一转身就把雪白雪白的糖给卖了回来,只要对方有些头脑,多少都能联想到一些什么。这一点,在孙长庚的信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却特意对这两个商家,还有那个正好被仁丹救了命的大人的来历背景做了一点介绍。
早在想到靠雪糖来赚取穿越后第一桶金的时候,李安然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很可能会碰上这样的事情,只是没想到这事儿会来得这么快。在听完心情激动的赵大,有些语无伦次的叙述之后。李安然也并没有将这次交易背后引发的事情给说出来,以赵家兄弟两家的情况,说出来也没用,徒增烦恼罢了。
等把这一次卖出的铜钱全都堆到桌上之后,看着这一串串仿佛小山一样的铜钱,李安然却有种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这堆钱看着是不少,可如果换成银子的话体积和重量立马就是缩小很多,可赵大夫妇却情愿护着铜钱回来。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在唐代虽然已经有了金、银、铜这三种货币,但真正流通的还是以开元通宝这种铜钱为主。
银子都是那些有钱人家做大宗生意,或者为了方便携带才会使用的一种中高端货币。至于黄金,除了用来做首饰之外,真正拿来当钱用的地方真心不多。
两百斤左右的野猪肉,最后做出了一百斤左右的烤叉烧。一斤对方给了三十文的“高价”,光这就三千多钱到手了。
雪糖那边,一百多斤的杂糖最后得到五十斤不到的雪糖,一斤八百文,这就是将近四万钱了。一千钱为一贯,一贯为一串,这四万钱就是四十贯,换成银子虽然只是四十两,但全部是铜钱的话,放在一起自然很是有些视觉冲击力。
要说这八百文一斤的价格高不高,确实挺高。但架不住这雪糖好啊,而且还是蝎子的耙耙—独(毒)一份(粪)。
在李安然看来,自己这雪糖就是卖到一千五百文一斤都不夸张。反正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给普通老百姓消费的。就像后世某部经典影片里的台词说得好,卖东西你得学会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能花得起八百文一斤的价格购买这雪糖的人,绝对不介意多花八百文去买。
至于烤叉烧的价格,三十文虽然看起来也确实是个不错的价格,但在李安然看来却是低了。不过,想到猪肉在这个时代的地位,到也能够理解。一样吃食做出来,可不是几个人吃过觉得好就一定能大卖的,还需要接受广大食客们的品尝,能一次将所有叉烧全部拿下,真要说起来,这鸿福楼也是有一定风险地。
可在李安然看来,所谓的风险不过是鸿福楼对自己的一种试探、一种压价的手段而已。不过,这些想法,却没打算跟赵家兄弟两家去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