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办学
孝明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办学,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孝明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像三爷家这种家里有地的人,饭都还没吃饱。
哪有闲钱有买书啊。
张洛之前问过三爷,明朝的科举以八股为主。
考四书五经,比前朝宋的门槛要低很多。
可单单一小本《孟子》就卖3-6钱银子。
这还是因为福建是印刷大省。
有惠民政策存在。
6钱银子足够买一大袋大米了。
太平时期,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三四两银子。
买齐部四书五经,就接近一整年的收入了。
书本的溢价程度可想而知。
看到三爷有些犹豫,张洛说道:
“三爷,这些日子,荒地开垦的差不多了。”
“教书的事情我可以帮忙。”
“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才子,但还算认识几个字。”
三爷杵了杵拐杖,说道:
“你打算把卫所的学堂再开起来?”
张洛点了点头,说道:
“有这个意思。”
所谓卫所学堂,就是卫所里的学校。‘
是太祖洪武皇帝亲自下旨,在各省卫所办起卫学。
卫所学堂间也有区别。
像福州的卫所学堂,单读生就有30人。
还不计算附读在学堂的人。
此外福州卫所学堂有办科举,和选拔考生的资格。
地位和县里的官方学堂所差无几。
镇海卫的学堂,是百户们一起筹钱请县里的先生。
来给学堂里的人教书。
没有县衙里的银子支持。
更没有选拔乡试的资格。
但在偏远地区,能够把学堂办起来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三爷的思绪不禁飘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的东南地区还是很安稳的。
镇海卫每日欢声笑语,尚未完衰败。
自己也和一些同年在卫所里读过书。
念过《论语》,被先生打过手心。
那时的镇海卫几乎家家能吃饱饭。
不少人都想人自家的孩子读书。
看看有没有跃过龙门的机会。
不过镇海卫的人大多不是读书的料。
几十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获得过生员资格。
之后随着镇海卫的彻底衰败。
卫所没有了银钱支持。
读学堂的就渐渐少了。
三爷就是那时候被家里从学堂里揪了出来。
三爷回过神来,看着张洛说道:
“镇海卫现在这副模样,是办不起学堂的。”
“卫里里也不会有人把孩子送来学堂。”
张洛站起身子说道:
“侄子我知道卫里的现状。”
“也没打算收多少人。”
“只想着让卫里有个能读书的地方。”
三爷又说道:
“读书写字,要纸砚笔墨,卫里没钱。”
“这倒没事,可以先用竹笔和木板代替。”
张洛继续争取道:
“我办学堂不是让卫里的人去科举。”
“就是认认字而已,不会占用太多时辰。”
三爷摸了摸胡须,终于点头说道:
“你执意要做,老夫也拦不住你。”
“你先去旧学堂里看看吧,里面板凳估计都用不了了。”
“吃完饭,我会去给你拿几本书。”
张洛兴奋的说道:
“多谢三老爷!”
收拾完碗筷,三爷杵着拐杖给张洛拿了好几本书。
临交前,又让张洛保证会带卫里所有想读书的人认字。
张洛欣然同意,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
张洛不相信多带几个人认字,会把他累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