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泥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5 摩尔定律与老孙头的好奇,重归新加坡1995,咸泥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港岛那边可能没有您所需要的半导体产业配套环境和人才储备基础……条件没有新加坡这里好。张博士,以后等条件成熟,我们就干脆直接去大陆投资好了!”
李晓凡含糊其辞地解释道。
其实,是因为李晓凡知道过去的那个故事前世张博士的芯片项目曾经一度也考虑设在港岛。但是那个时候不少港岛人以为张博士的项目是一个以科技包装为噱头的房地产项目,他们以张博士利用芯片项目来“来炒楼、炒地皮“为由,拒绝了张博士的这个芯片项目。
实际上是当时的不少本地房地产商害怕张博士的芯片项目获得的大量土地,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倪院士开始听李晓凡说要把张博士的第一个芯片厂放在新加坡时候有点着急。后来听李晓凡把每条细细分析下来,觉得也挺有道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便不再说什么了。毕竟李晓凡人家是金主,话语权在他那里。而且先在新加坡建厂的这个步骤确实比较稳妥,避开了许多可预见的风险……
张博士听了李晓凡的一番解释后,觉得李晓凡的思路可行。
因为他曾在92年到94年为建设tech这个四方合资芯片项目在新加坡待了足足两年,对新加坡非常了解,上上下下人头很熟,对当地的配套和营商环境也是相当的满意。
而且,当时他还说服了经济发展局edb和移民厅等新加坡政府部门,同意他们去大陆前后招聘了300多位半导体人才持高级的ep雇佣准证来到tech新加坡工厂工作。
当年这些提供给大陆人才的新加坡半导体工厂的工作岗位起始月薪就达到了1000元新币以上,当时曾经在国内掀起一波来新加坡半导体工厂、电子厂工作的热潮,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们一度纷纷报名应聘,趋之如骛……
这300多位来自大陆诸多知名重点高校的半导体人才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和培养,成长很快,目前已经是tech项目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未来这些来自大陆的人才都是宝贵的潜在可用资源。
张博士思考了一会儿后,对李晓凡道
“李董,经过你这么一说的话,那我们先可以谋划在新加坡投资建设一个全球最先进的035微米制程晶圆代工厂,争取两年内建成投产。然后,我们立马谋划去大陆再建一个新的芯片厂,我估计那个时候全球最先进的晶圆厂制程可能已经要升级到025微米了……”
李晓凡高兴道“太好了,张博士,只要你下定决心,那我就全力以赴开始筹备工作!”
边上的倪院士听了也很兴奋如果2年之后的1998年能够在内地建设一个全球最先进025微米制程的八英寸晶圆工厂,那就与全球那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步了!
张博士点点头道“嗯,那我这几天再找我们的公司总裁,好好与他交流一下。我相信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我有信心,应该可以说服他的……”
“张博士,我也相信你会心想事成、达成目标的!如果这样的话,张博士,您有空是否可以把建厂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和配套所需的水、电、气等数据,和总投资等一些资料发给我,以便我回去狮城之后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等部门对接相关项目前期的落户选址事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