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挖一个避难所
胭脂小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挖一个避难所,山河诡事:回到过去挖隧道,胭脂小扣,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现在是1929年3月份的山河村,我大致算了一下时间,距离7月份的中东铁路事件引发的战争还有四个月。
再根据我查阅的各种历史资料,当时这个事件中所发生的几次战争都距离山河村比较近,但是山河村到底有没有受到波及却没有一点记载。
山河村这个名字或者相关资料,在近现代的历史事件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而根据这个事件中,沙俄曾集结军队在这里进行了大大小小几十次骚扰和随意游弋,张学良带领东北军与沙俄对抗,但是因为对国内外局势认识不清,此战大败,东北部分地区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
根据大大小小战役发生的地区范围,我大致可以猜测出来,山河村的百姓也不会好过。
现在天气开始回暖,冻土也都融化了一些,之前的计划也可以付诸实践了——我要在这山河村挖一个避难所,以便在战争中能让村民有个地方保命。
起始点就选择在这浮生粮行后院的地窖。
这个地窖的入口大概两米见方,三米深,应该是存储蔬菜的,地窖口有粗麻绳软梯,我蹲在窖口看了半天,然后沿着这软梯慢慢爬下去。
梯子已经很陈旧了,我下到一半就后悔了,我这一百六七十斤的重量压在这梯子上,梯子都快变形了,踏脚的木头也腐朽不堪,有两块被我一踩,直接就碎了从绳子上脱落了下去。
越往下,感觉面前的空气越浑浊,带着一股发霉的味道。
好不容易下到底,只感觉眼前一片漆黑,等了半天眼睛才慢慢适应这黑暗。
菜窖底部有很大的存储空间,还分隔成了两个各有五平米左右,高不到一米的小室。这两个小室就是存放蔬菜粮食的地方了,但是太矮了,如果要进里面的话,我这身材要弯腰九十度,甚至要蹲在地上一点点往里挪。
地上还留存着一些烂菜叶子和烂土豆,这浑浊的空气应该就是这些东西腐烂造成的。
此时是三月份,地面的温度还很低,但是这菜窖底下却还蛮暖和的。
地窖足有三米深,挖到这个深度是挺不容易的了,而且里面又挖了这么大的空间,看来这原房主的家底的确不少啊。
再看看这脚下的土也很干,没有那种地下洞穴的潮湿感,所以如果再继续下挖个半米到一米,应该也不会挖到地下水。
那么现在的计划就是在洞口下一米左右的地方,向侧面开挖,加大下面的宽度和高度,使人能够站着通过,跟在房间里活动一样,这样的话如果外面形势不好,在里面长期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至于这软梯,我觉得这东西实在是不安,人踩上去晃晃悠悠的,要是用这个玩意,如果紧急情况来了的话,估计老弱病残的下去一个得十分钟。
这地窖是九十度垂直向下去的,最理想的状态是能有一点坡度,然后在斜坡上做出台阶,这样上下的人就省事很多。
我回了一趟家,买了一套挖掘工具:铁锹、铁镐、空水泥桶、人字梯、手套,此外,还买了个手持的电动挖坑打桩机,将电充满带了来,其实我从没用过这东西,完是被五金店老板忽悠了。
带着这些,我又迅速回来开始了我的避难所挖掘大业。
我先将人字梯放下去,根据这地窖的深度,我专门选了这款能伸到35米高的梯子,然后带着铁锹,下到一米左右的位置开始向侧面和下面挖。
一铲子下去,我就知道了这活不好干了:土很干很硬,且站在这梯子上向下挖根本就使不上劲,挖了几下就磨得手生疼,而挖坑打桩机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处,这东西打洞还行,但是要挖地窖完不够用。
不过实在挖不动时也可以用打桩机打几个洞,让土层变松软一点,然后再换铁镐,用铁镐沿着打桩机打出的洞刨开,将土刨松,然后再用铁铲清理。
但是这样爬上趴下地不停转换工具还是太麻烦了,看来挖洞这个活还真是不好干,甚至我所计划的那种规模的避难所,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
另外,站在梯子上向侧面挖,根本无法将土接住弄出洞外,这样挖一会儿我还要带着水泥桶下去,装了土运到地面。
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我累得有点傻了,尤其是做这个彭于晏之四十年代京都分晏,我就卸不掉这长袍,我尝试用这黑太极镜换一下服装,结果左换右换都是长衫,真是麻了。
现在这洞口以下一米往下的位置,已经被我又加宽了半米左右,并且都挖到了底,清空了土,但是我的体力基本已经耗尽了,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照着这个速度,把这下面的空间扩展到我需要的宽度的话,估计一年都不够。
得找几个帮手啊。
“神仙老爷?”
身后传来赵东来的声音。
我回头一看,他正瞪大了眼睛盯着菜窖和地上的一大堆土。
“哦,赵东来,前面忙完了?”
“没呢,我过来问问您吃什么,我媳妇回家去做。”
“我不吃,你们吃就好了。”
想想赵东来来送饭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可能还要给我开个小灶,我就浑身不自在,还不如回去叫个外卖了。
“神仙老爷……”
“赵东来,你以后就叫我掌柜的吧,我姓罗,叫罗浮生,就是这粮行的名字。我也不是神仙,我跟你一样是人,我要是神仙,这东西还要我一下一下挖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