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秋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重生明朝当皇帝,一夕秋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妥木塔吉这种牧民而言,他们对于姓氏的文化内涵并没有看得那么重,因而要让他们改名也就没什么难度,他自己再默默地念了自己的几遍新名字后就按照张煌言的吩咐摊开手由张煌言在他手上写他自己的名字,以让他多熟记几次,而同时,他也得继续回答张煌言的话。
张煌言便跟据他的回答继续登记和给他的家人取汉名,其中他妻子本名骨雅被改名为古雅,而他儿子则被改为穆拓。
将蒙人之姓名改为汉名是大明对其实行文化统一的第一步,如同北魏时孝文帝改革首先改姓开始。
不仅仅是妥木塔吉一家,几乎每家也都被赐于了新的姓氏,而此时也没有什么世家大族,姓氏倒是随便可以乱冒,倒也不必担心关内有人反对。
“七岁,可以入学了,去旁边登记一下”,张煌言临了还特地嘱咐这穆吉一句,劝其尽早让自己的儿子入学。
穆吉自然是连连答应,他妻家是属于漠南蒙古,他也曾因为担心自己妻子之娘家因为大明的占据而陷入磨难而特地去过一次漠南探望,却不曾想到自己妻家却因为在大明占据漠南后分的了大批草地而已然成为当地富有之家,至少比他家富有不少,而他也亲眼看见自己妻家的孩子穿着华彩汉服在学堂里念四书五经庄严一幕。
一方面是汉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一方面是对文字的敬仰,总之,穆吉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对让自己孩子上学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
不过,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教育目的的不同,学部尚书杨廷麟便奏请得陛下朱由校准允,学政改革只在关内施行,而在关外则继续进行老一套的儒家教育。
因为关内的教育是要开启民智,为大明培养更多复合型和多面性人才,并以快速提高识字率为目的,而实行新式的多学科培养教育。
而在关外则目的是让这些蒙古牧民真正汉化,认同儒家仁义的准则,而不再任意杀戮,因而要继续用以前的一套儒家教学方法,一边教授其文字一面教授其礼仪人伦,使得这些牧民能真正得到教化,并真正成为顺民,其有忠义之念。
也因此,在很多年后,一些老学究更是不得不感叹起来,说如今只有在关外才能听得到学生读之乎者也,习学圣人之学,知四书五经,而在关内却是太过杂糅,有精通地理者却不知孔孟,晓彻格物者却不懂朱子之说,学风以功名为念者更重,对实用之学的重视已远超修身之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