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二章 历史名场面——三说秦公,从拍情景喜剧开始,胖一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上,关于商鞅入秦这段经历,是有过史书记载的。
而整个过程更像是一次教科书式的“面试入职”。
当时,商鞅的老板公孙痤死了,他临死向魏王举荐商鞅,却未被采纳,商鞅在魏国混的不太如意。
而秦国这边,新君秦孝公即位,想要恢复秦国当年穆公春秋五霸的地位,于是广发求贤令,商鞅得知后,就西进入秦求取前程。
来到秦国后,商鞅贿赂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把他举荐给孝公,而且把商鞅捧得很厉害。
孝公来了兴趣。就接见商鞅,询问他有什么治国良策。
商鞅是来“求职”的,姿态放的很低,面对老板的询问,先拿出一个标准答案。
也就是久经考验的道家黄老之学。
大概理念就是效仿三皇五帝,师法造化,无为而治,属于比较稳妥的回答。
商鞅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刚来,还不清楚孝公的想法,怕犯了什么忌讳。
所以先保一手,找个最挑不出错处的回答,先入职混进公司再说。
不过商鞅没想到的是,极具野心的秦孝公对黄老之学嗤之以鼻,认为其是毫无营养的陈词滥调。
连带着商鞅,在他眼里也成了“妄人”,评价“安足用邪”。
商鞅初次面试失败,还得到了老板的厌恶,这让他思考自己犯下的错误,改变了说法,再次请求第二次面试。
经过景监的说和,秦孝公给了面子,第二次见了商鞅,还是那个问题,商鞅这次献上王道仁政之策。
这是儒家的主张,因为有孔、孟二位大贤先后为其张目,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治国之策。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很多国君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位仁义君主,对外都是宣称国家奉行王道。
甚至孝公想要效仿的穆公,当时也是因为百里奚主持的王道之法,才让他成为了春秋五霸,这个说法不但在天下流行,在秦国本身也有很强的市场基础。
果然,秦孝公这次也肯定了商鞅的献策,但还是以和秦国目前的现状不符,未予采纳。
第二次面试结果依旧不理想,但好歹留下了一线生机,最重要的是,商鞅摸准了孝公的脉。
第三次面试时,提出霸道法制,提出《强秦九策》,一下就征服了秦孝公,最终得以成功入职秦国高层。
…………
可以看出来,商鞅入秦的过程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某种程度,有点像现在的公司寻求投资人投资。
先拿一个项目试水,投资人不喜欢再换,投资人还不认可,再换,直到投资人认可,皆大欢喜。
这个版本的商鞅,形象更像是一个政治投机者,贩卖自己的治国理念。
甚至让人怀疑,如果孝公喜欢王道,还会不会有名垂千古的商鞅变法。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商鞅试探秦孝公,他是在考验秦孝公是否值得投效,两者的理念是否相同。
就像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用三顾茅庐试探刘备的仁厚和胸襟,最终认为是一个可以辅佐的明主。
还有人说商鞅这么做是在自抬身价。
好东西就得抻着来,设置一些门槛,有利于对方提高对方的重视,上来就交底,反而会让对方不珍惜。
这是一种高明的自我营销手段,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其实也是这个套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