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1章 肃贪,我的邻居是皇帝,青史尽成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教育的事情,的确刻不容缓……不只是教育,还有吏治……一直以来,尤其是范相公主持吏部,主张用清官,用循吏。我不是说范相公有错,实在是天下变化太快,一味的不贪不占,老实做事,却不知道抬头看看天下的变化,是会坏大事的!”
王朴一针见血道:“老夫在河东的几年之间,深有体会,譬如一些人上任之后,只知道一味粉饰太平,不做实事。不修路,不兴学,不鼓励工商,不照顾百姓。因循守旧,麻木不仁。这样的官,不如不要!”
“他们有人是学了一肚子孔孟之道,改不过来,有些人呢,是害怕做多多错,索性当起了木雕泥塑,不言不语,以为这样,就能按部就班,不停往上升官!或许以前可以,但老夫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断然不会纵容这些人!”
“两条,那些尸位素餐的老朽,一律汰换,至于还有心思做事,却不知道怎么做事的……要请人去培训他们!”
说到这里,王朴看了眼李肆,“李相公,你以为官员都要学什么?”
骤然被称为相公,李肆还有点不适应,他停顿片刻,立即道:“第一当然是要正人心,过去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标准在哪里?怎么才算是造福?如果没有合适的考评标准,就成了一句空洞无用的话。我觉得所谓造福一方,关键还是在富民,在于让所有百姓的生活进步……”
李肆说着,拿出一套拟定的标准,给王朴看。
王朴快速浏览,欣然道:“不错,李相公所言,深合老夫之意!”
“其实这不是我的意思。”李肆道:“这是王溥王相公的主张。他这些年一直在整理儒家经典,希望能完成一套新学,实现革新儒家的目标……只可惜王相公……唉!”李肆道:“我现在接管了国史馆,我的想法是继续整理这一套东西,我们要让官员清楚,为什么当官,当官又要做什么……所有官员,不是入仕之后,就可以把书本扔在一边,安心享受了!孔孟之道,不能变成他们寻求富贵的敲门砖!官员要不断读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本事,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要对得起百姓供养!”
“说得好!”
王朴欣然道:“这就是老夫的意思,正人心,行新学,所有学堂,要兼具培养官员的任务……要让官员了解经济民生,土木工程,农田水利,不要求他们会做,但至少要懂……还有,在预算上面,一定要严格管理,不能像之前那样,浪费严重了。这事情老夫会去和李煜谈!”
……
王朴的行事风格,堪称四个字:雷厉风行!
这也跟他在河东的历练有关,王朴本就极为聪慧,不比魏仁浦差,他心正,接受了叶华的建议,在河东不断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东西。
当他施展拳脚,大刀阔斧之后,朝堂上下,都为之一振!
就连叶华都忍不住惊叹,大周得相矣!
有个能干的宰相,就连叶华的任务都轻了很多。
他主要负责的是财政这一块,无非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把钱收上来,二是把钱花下去……
针对原来偷税漏税的问题,叶华决定抓大放小,推行增值税……某某山村,有个铁匠铺,每年卖二十把镰刀,五把铁锹……像这样的小作坊,根本没有征税的必要,搞不好征上来的税,还不够支付小吏俸禄呢!
所以叶华把目光落在了那些大的工厂作坊上面……河东的煤矿,幽州的炼铁,江南的纺织,造船,岭南的海外贸易,长安的丝绸之路,京城的金融市场……这都是叶华重点盯着的方向。
当然了,百密一疏,更何况叶华的税网本就不算密集,很多商行作坊,还是能想办法逃过税收的。
叶华就祭旗了第二件法宝……增值税!
不管怎么样,大宗商品,都要拿到市场出售,如果前面的原材料不交税,在出售的时候,就要一次性交清。
这是任何一个商人都无法承受的重税……所以商人之间,就形成了监督和制约……当然了,要说这办法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别说是大周的管理水平,哪怕到了网络时代,还有那么多逃税的现象,抓都抓不过来。
叶华能做到就是尽量增加税收,该收的,要收上来!
接下来就是开支部分,这也是徐铉做得最糟糕的……名义上朝廷采购物资,需要向商人招标,结果户部跟商人勾结,用暗箱操作的方式,把好处交给特定商人。
针对弊病,叶华要求所有采购,一百贯以上,必须公开……而且每年花多少,办成了多少事情,都要交给审计寺查核,出了问题,相应的官员就要负责!
别以为能逃过天下人的眼睛,秦朝的时候,武器零件都能追踪制造工匠是谁,国库花的每一笔钱,不可能追踪不到,就看认真与否。
而且叶华还要求,每一笔采购,都要通过报纸公示,接受所有人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王朴在重塑大周的官僚体系,李肆是重塑教育体系,叶华抓财税金融体系,李煜在做审计监察体系……四个方面,一起下手,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柴荣无疑是幸运的,他手下能干的大臣太多了,这些人未必都十全十美,但是却能按照要求,完成皇帝赋予的使命,甚至是超额完成。
就拿李煜来说,当朝廷债务危机解除之后,他立刻把徐铉的罪状公诸于众……貌似很多贪官都有特殊的爱好。
徐铉就喜欢香道,亦是制香大家。
尤其是到开封为官之后,每遇月夜,露坐中庭,焚佳香一炷,澄心伴月,他把自己制的这种香称为“伴月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