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东西不真
软朝香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东西不真,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软朝香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创业肯定需要工具。</p>
总不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因为没有人力三轮车崩殂吧。</p>
韩春明就想起来隔壁胡同蔡叔家有一辆闲置的人力三轮车,所以他就商量着把这辆人力三轮车买了下来,作为他创业的利器。</p>
“小五哥,有没有收到老物件?”</p>
杨玉坤好奇问道。</p>
他知道韩春明之所以选择收破烂,就是冲着胡同里那些明珠蒙尘的老物件去的。</p>
今天是韩春明开始收破烂大业的第一天。</p>
他很好奇,韩春明有没有收到好东西。</p>
“别说,我还真收到了两件不错的东西,瞧瞧?”</p>
“我长长见识。”</p>
“就是这两件,你小子不是破烂侯的高徒吗,看看怎么样?”</p>
“嚯哦,好东西,这蝈蝈罐不错,这件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仿的确实不错。”</p>
“不错……,小坤,你刚才说什么,仿的?”</p>
“我觉得你这瓶子不怎么对,我就随口一说,小五哥你也别往心里去。”</p>
跟师傅学了这么多年,杨玉坤也不是白学的。</p>
这件铁骨泥地堆贴金开光粉彩如意绶带耳瓶,他一眼就看出来了。</p>
这不是清庭的东西,而是民国仿制的。</p>
民国仿古瓷风行全国,究其原因。</p>
无非是清室灭亡之后,大量官窑良工四散流落民间,为了生计只得干其本行。</p>
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使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同时一些宫廷御用瓷器流入民间,使仿者有本可依。</p>
还有就是受利益的驱使,社会上对古瓷需求量大增,给仿古瓷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p>
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p>
不仅仿制历代名窑作品,还有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器物,如三十年代以后大量出现的“洪宪瓷”。</p>
民国“高科技仿品”有时候确实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p>
韩春明十一岁跟着关大爷学习古玩鉴定,十五六岁就离开帝都插队去了,今年才回来。</p>
满打满算,也不过跟着关大爷学了五六年时间,在古玩鉴定这条路上还是小学生一个,打眼很正常。</p>
“真是民国仿的?”</p>
“要不你回去问问关大爷,看他怎么说?”</p>
“行,我问问我师傅去。”</p>
韩春明骑着人力三轮车去了他师傅家。</p>
不是他不相信杨玉坤,这东西他还真没看出来假在什么地方。</p>
而且杨玉坤跟破烂侯学的时间,比他跟关大爷学的时间还要短,他是怎么看出来的?</p>
这东西他得去找他师傅确认一下,看看到底是真是假。</p>
“杨玉坤,那瓶子我看着挺好看的啊,真是假的?”</p>
“也不能说假吧,不过确实不是清庭的东西,是民国的高科技产品,仿的确实不错,仿制者的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小五哥起码不会亏本。”</p>
“杨玉坤,你好厉害啊,居然知道这么多。”</p>
“那是,徐静平,要不要去我那儿吃晚饭?”</p>
“我先回家把东西放下,一会儿去你家找你。”</p>
“行。”</p>
杨玉坤先把徐静平送回家,然后回家准备晚饭。</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