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吴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 兵部尚书,于谦,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吴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63章 兵部尚书,于谦</p>
还没有等领兵部尚书衔的严峻理清楚,内阁便收到了一封奏疏。</p>
《陈兵事疏》,这是一个很朴素简单的开头。</p>
然而内容,却对于严峻有着充分的启发作用,让他感到颇为惊艳。</p>
这封奏疏的每一字一句,都说在了点上。</p>
这是何人所写?倒是很有见地。</p>
严峻脸上出现了赞许的神色,他把奏疏翻到封面处,看见了那里的署名。</p>
兵部左侍郎,于谦!</p>
他当即命人把于谦叫到了内阁,与他展开了详谈。</p>
于谦与严峻并没有打过几次交道,但是在这位大人物面前却也挥洒自如,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p>
“陈国公,我认为,这次的怀来之役虽为大胜,但是我军兵事里面的种种疏漏暴露却是无遗。”</p>
“自从当初瓦剌称臣之后,边关便鲜有战事,导致将士们疏于防务,至有此战,最终生灵涂炭。”</p>
“边军应该要时时操演,我的建议是,每半年举办会演一次,划定区域,让数省之兵一同参与会演,获胜者重赏,末尾者则是重罚,以此激励边军加强武备。”</p>
“而在这次的大战里,三大营中,神机兵面对敌骑自乱阵脚,五军营疏于战阵,只有三千营战力强大,足够应对敌军。”</p>
“这充分地证明了实战的重要性,要知道三千营都是从羁縻来的有战斗经验的士兵。”</p>
“这也是长期屯兵于京师的弊端。虽然有数十万大军,看上去很强大,然而他们从未有过战争的历练,真正打起来,还不如数万的精锐,需知,兵不在广,在精。”</p>
“我甚至还在其中看到垂垂老矣的白头与十三四岁的少年,这怎么能作战呢?很明显是下面的人为了糊弄兵部干的,但是却会在战斗时带来祸患。”</p>
“我建议,重编三大营,选择其中强壮者留下,把老弱者剔除。”</p>
“把吃空饷、贪污军饷的人挑出来严惩,以震慑各将领。”</p>
“同时,三大营分批次前往边关或者是南方有战事的地方历练,参与对敌战争,积攒作战经验。”</p>
“边军之中,每年选择善战的人编入三大营,来拱卫京师。”</p>
“京师是大明之腹心,绝不可有失,拱卫京师的,必须是大明最精锐的的部队。”</p>
……</p>
于谦一边飞速转动脑筋,将自己的意见在脑海中列出,一边侃侃而谈。</p>
怀来一战,他深深感受到了大明的无力,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狂风挽救了大明朝,真的不知道会出现怎样的结局。</p>
痛定思痛,他花了许多时间,研究怎么能够避免这一切。</p>
严峻则是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p>
于谦将大明此次作战的失误做了一个总结,一条条地列在了严峻的面前,令他耳目一新,许多地方,连他都没有想到。</p>
没有经过血与火历练的军队,终究还是差了点东西,至于边军的会演,以金银官爵为嘉奖,更能刺激军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战斗力。</p>
确实是好办法。</p>
于是他找到了李贤,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而李贤得知之后,也是对于于谦大加赞赏。</p>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也并非不知兵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曾经担任过兵部右侍郎,自然看得出于谦的能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