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拉得多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章 外丹之术,陆玲珑的求助!,一人之下,山海画妖,拉不拉得多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说起来,这道门之中虽分南北、又分全真正一、甚至还会细分为各种小派,但由于其理念本质殊途同归、也为同一源头,因此这观中的风格基本是大同小异的。
而要说有什么大的不同,那或许便是各大分支的祖师之别了,也正因如此,各大道门道观的正殿之中基本都会悬挂有祖师画像、以此来表示自己归属于何门。
因此,游方的目光也便很快落在了这正殿中的画像上,只见这画像之人天庭饱满、面色红润,相比起“仙风道骨”而言、倒是更像俗世之中济世救人的医者。
这也难怪,毕竟这“南茅山”之所以会并入正一派,便是因为其理念相合、门内之人常会入世,而作为其创派祖师,这画中之人自然也便会接地气许多。
至于这画中人的身份嘛,那自然是极其响亮的……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门之大家,也是“炼丹”一道的祖师级人物。
其原本出身于江南豪族,十三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就此入得道门之中。
要说起来,古时道门之中的传奇人物,其经历也多是不平凡的,如三一门祖师“三教先生”、又如内丹术祖师“紫阳真人”,其经历皆是曲折且丰富,并与时政难脱关系。
而这葛洪也不例外,其修道没几年、便遇上了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当时的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其破石冰有功,便将其迁为了“伏波将军”。
起义平定后,葛洪便弃戈卸甲、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但又正好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诸州,饱受战乱之苦,于是便消极愤世、萌生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
直到十多年过去、一切平定后他方才重返故里,正遇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被赐爵关内侯,后又被导召为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如此才算是顺遂了起来。
也正是在那时,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
后其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渐渐奠定了“南茅山”之根基,也将“外丹之术”给发扬了起来。
若要说对这道门“炼丹一道”的贡献,葛洪绝对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正是他的出现,才令得“外丹之术”逐渐变为正统……
而其所撰之《玉函方》、《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典籍,更是整理了当时所流行的各种“炼丹术”,做了一个完整的汇总与提炼,对之后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影响深远,算是“丹道”之中承上启下之第一人!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看着这正殿之上的画像,游方的心中自然浮现出葛洪前辈之名言,其所主张的“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也便是这“南茅山”修行的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华夏这土著道门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之上的强大之处,不管“佛法”还是“儒术”,但凡能为我所用者,皆可取之而自用、而无需顾忌门户之分。
不一会儿……
哒、哒、哒……
正殿之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缓和而轻盈,却又声音清晰、似是提醒,足以说明来者的身份与修为。
果不其然,很快,一名身着道袍的老者便笑盈盈地走了进来,显然便是这道观的观主,游方五人见状便立刻起身,赶忙行起礼来。
短暂的行礼过后,老道长也便招呼几人坐下,同时从怀里取出了一只巴掌大小的丹炉,将之放在了手边的木桌之上。
而从这丹炉之上透出的宝光便可以看出,这并非是寻常之物,而应是一尊法器甚至是法宝,毫无疑问,老道长这便是有备而来。
只是……
正当老道长指了指这丹炉,准备说明一二以为后续作铺垫时,突然……
嘀嘀嘀!嘀嘀嘀!
游方的手机响了起来!
游方见状不禁一愣,不知此时有谁会给自己打电话来,这便立刻朝老道长道了声歉、将手机拿出,准备先挂掉电话、等这边完事儿再说。
然而,当他看到来电显示上的名字之时却是皱起了眉头,同时伸向“挂断键”的拇指也停了下来,在沉思了一秒钟后,转而按下了“接通”。
“喂,玲珑,找我有什么事儿么?”没错,这来电的正是陆玲珑,既然是“自家”之人、又是朋友,那他自然是要先看看情况了。
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刚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便传来了陆玲珑急促的声音:
“喂,游方,快来帮帮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