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前贬后奖,清末恶徒传,蹈仁,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劫狱的事情倒是没有发生,不过孙家倒是联系一些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接二连三的跑过来质询,这些人打不得骂不得,更要好茶待客同时杨旭还要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虽然不能松口,但是在面子上让他们能够过得去,即使这样杨旭还是被责难的焦头烂额,地方的乡绅非常的团结,归根结底有着共同的利益,谁在私底下没做过隐私的坏事,要是被底下那帮土棍盲流随便捅出来就得坐牢甚至是杀头,那自己的身家性命岂不是完没有保障。
白天在衙门里如同逛菜市场一般,各色人物轮番登场,要不是这一次出事,杨旭都想不到小小的乡宁县竟然有这么多身上挂着各色官职或是赋闲在家的官员,之前窝在不知何处的小县名流接二连三的在杨旭眼前冒头。短短三天的时间,这些人竟然串联在一起,有的写信给平阳的故旧或是同窗,约好去闹一闹,私下里连罪名都列好了,什么徇私枉法,网织罪名栽赃陷害无辜百姓,私下里勒索富户,见事情败露便气急败环抓捕无辜良民。
到第四天平阳府的知府衙门的回函到了,书函直言把乡宁县报上去的公文扣住了,理由是证据不足,信上批驳杨旭身为县令不识法令,胡乱判罚有违朝廷法度,责令整改,如有下次直接报有司,革职查办。杨旭自己还在翻来覆去的查看平阳回函,谁知道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一个时辰内城都知道了。开始有一些读书人开始上街开讲,大骂知县昏庸贪婪,渐渐的风头也开始转变,乡间坊间都在传杨县令勒索孙家不成栽赃其子弟,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聚到教谕那里给通政使司写告状信,通政使司有上报朝廷地方不靖的权利,读书人常常利用这个部门给自己人说话,大多数情况下内阁通常会批驳地方官吏,下发行文到地方各司,杨旭基本上县令就当到头了。
杨旭简直气的三尸神暴跳,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心去函去府城解释一下事情,但是就凭自己与府城的关系,估计那帮子人只会落井下石。
已经有大批的读书人慢慢的向衙门口围聚过来,往往都是一个读书人带着一大帮子家仆长工之类,即使是一二十个读书人就聚集了几百人的队伍,一边喊着口号一边沿街宣扬知县昏庸无能之类的。
“昏庸官吏草菅人命!”
“无端勒索良善,我等眇眇小民不能忍!”
“县令无道,正是我辈读书人开道布公之时!”
“……”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身边的书吏,薛成章等人都开始急的跳脚。这些人打不得骂不得,都是身怀功名的读书人,有杖不及身的权利,县衙的差役把大门前面用杖子围了起来不让靠近县衙,不过那些读书人的唾沫星子直喷差役们的脸上。还有起哄的人号召冲击县衙,反正法不责众,杨旭坐在大堂上冷眼旁观,薛成章在旁边小声的介绍着来的人是谁家的子弟。反正郝家,宋家,孙家这几个乡宁最大的家族一个没拉,来了。
尤其是城西宋家的三公子,简直一呼百应,活脱脱是这群人里的头,一边招呼着身边的人冲击县衙,自己却身在人群后面,半步不向前迈,身边十几个高大的壮仆团团护卫者。而口号喊得山响的是郝家的公子,反正杨旭的祖宗十八代没有一个幸免,都被骂的体无完肤。
随着拥挤的人群鼓动,薄弱的杖子阵根本压不住场面,不一会就被冲的七零八落,很多人已经闯到了大门口,幸好护卫人手不少,经过训练的就是比差役衙役强上数倍不止,拒止行动有模有样,虽然人数上看着脆弱了些,显得摇摇欲坠,但是人群就是冲不进来。
杨旭站在墩子上拿着木头做的扩音喇叭,站在大门内,“尔等小民敢私闯县衙,不知道到这里是代煌煌朝廷管理地方的所在,你们这是触犯朝廷法令,朝廷明令闯县衙,杖二十,带枷旬月,我今个要看看,那个刁民敢作祟!”
人群顿时一滞,好些人低着头生怕杨旭看见,还有一些悄悄往后流,一个身穿锦袍的书生模样的人在中间大呼,“我等是身上有功名的人,所谓杖不及身,你有何道理打我们。”
“何兄是个道理!”
杨旭冷哼一声,大喊道:“难道你们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嘛,那我就打没有功名的,三木之下,让你皮开肉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