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9章 决战起,初唐:砥砺前行,无言不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直到此刻见昆仑奴被自己的将军三两下的解决,那股惭愧之心涌上心头,咆哮着上前将所有怒火都发泄出去。</p>
夜袭的昆仑奴并不多,一遇到真正的抵抗,便支撑不住,溃败而逃。</p>
陈大慈看着一地的狼藉,憋屈的几欲吐血。</p>
徐清突然出现在了陈大慈的面前。</p>
陈大慈道:“不是让你追击贼人,怎么就回来了?”</p>
徐清骂骂咧咧的指着地上的一个昆仑奴,道:“将军,这群昆仑奴在没有烛火的情况下,站在你面前都看不到。他们往地上一趴,黑夜里一窜,真就跟鬼一样,完全看不着,没法子追。”</p>
陈大慈憋屈的几欲吐血,这一战他们尽管击退了贼兵,可这是唐不是宋。</p>
不存在挨了几拳,没打死退了就算赢的说法。</p>
贼人的尸体没多少,自己啸营伤了一片兵卒,这脸真丢到姥姥家去了。</p>
“吐蕃这群龟孙子,哪里招来那么多的昆仑奴!”</p>
“不对!”</p>
陈大慈立刻惊觉,他记得旅人说昆仑奴是极西方的产物,大食国的军队常在什么地方劫掠昆仑奴贩卖。</p>
昆仑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p>
昆仑奴是大食国的特产……</p>
吐蕃没有实力南下,但如果大食支持吐蕃呢?</p>
“快,立刻派人通知都督,说吐蕃下高原了。”</p>
正如陈大慈所想,吐蕃再次侵入青海湖。</p>
消息传入长安,长安上下竟有一股习以为常的感觉。</p>
这些年吐蕃一次次的入侵,长安的百姓都已经习惯了。</p>
唯独少数人意识到此次吐蕃出兵,意味着什么。</p>
长安,承乾殿。</p>
李治、李绩、陈青兕三人聚在了一起。</p>
人越少,事越大。</p>
真正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的决策通常都是少数人定下的,真要聚集十几二十人讨论,只会将情况复杂化,反而会败坏大事。</p>
“是臣失策了,没想到他们会从吐蕃打开局面。”</p>
陈青兕这是真没料到已经半残的吐蕃,竟然还会有如此动静。</p>
至于黑人夜袭,那真就是冷兵器的外挂。</p>
其他部队夜袭,那得准备充分,偷偷摸摸的人衔枚,马裹蹄。而黑人,大大方方的在黑夜中行走,跟夜色融为一体,只要不张嘴,走到你面前五步,都未必发现的了。</p>
瞭望塔的兵卒就算将眼睛瞪的滚圆也没用,人家都不待躲了,走到近处袭击。</p>
防不胜防。</p>
“与爱卿无关,爱卿一早就说了。吐蕃若是参战,必然是赌上国运的一战。现在他们都昂大食国的部队进入自己的领土,想来是完全豁出去了。看来,朕拒绝他们的和谈,是真急了。”</p>
陈青兕在他们的赞普利用噶尔东赞稳住吐蕃大局的时候,已经料定吐蕃会求和了。</p>
不但会求和,反而会利用自己特殊的战略价值,两边讨好,以尽快恢复经济,好在关键的时候在大食、大唐之间下注。</p>
李治态度强硬,他不在乎多吐蕃一个敌人,但在乎被吐蕃这小国挟持。</p>
李治拒绝了吐蕃,也就意味着吐蕃没有的选择。</p>
吐蕃连中立的资格都没有了。</p>
李治的态度决绝,也就意味着吐蕃的经济将完全依赖大食国,等于被大食国拿捏住了命脉。</p>
所以李治知道,吐蕃有今日举动,跟他的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p>
陈青兕也支持李治的决定,尽管表面上看让吐蕃中立是一个高明的办法。可即便吐蕃中立,朝廷还能放松对青海湖的控制?</p>
显然不能。</p>
大国战略,哪能看小国脸色。</p>
“其实,这样一来,对我们也有好处。”</p>
李绩轻声说道:“贼人选择从青海湖动兵,固然有用奇的意味,其实更多的是对于吐蕃的不信任。没有之前的惨败,吐蕃与大食国是有资格坐在一起商讨事情的,现在吐蕃大伤,已经没有资格上席了。大食国不放心吐蕃,担心他在西域那边与我们打死打活,吐蕃却按兵不动,坐收渔人之利。此番特地借兵给他们,迫使他们进兵青海湖,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确定吐蕃参战,能够替他们牵制我朝大军。”</p>
“现在的局势,正如陈先生预料的一样。吐蕃、大食已经联合一气,一个动,另外一个必然也会动。现在我们得到了吐蕃进攻的消息,相信要不了多久,西域也会起战事了。”</p>
李治目光看着陈青兕道:“准备的如何了?”</p>
陈青兕道:“在两年前,臣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更加充分。时间只是让我们的底气更足,非准备不够。”</p>
李治不懂军事,但知用人,他不会不懂装懂,能理智的问:“两位爱卿,大战在即,应该如何调度?”</p>
李绩乐呵呵的笑道:“老夫就不献丑了,就听陈先生安排吧。”</p>
陈青兕道:“吐蕃不必过于重视,臣以为以守为主,即便胜了,因高原气候,我们也不便攻上逻些,只需让程务挺支援青海湖,与席君买据伏埃城而守便可。吐蕃连番失利,国力早已枯竭。现在能够发动大规模的征伐,既有赌国运之心,亦靠大食国的支持。大食国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一旦支持断绝,吐蕃将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p>
“如果大食国一直支持吐蕃,那就更好了。他们的物资输送将会从南海(印度洋)海湾的尼婆罗送上高原,然后由高原送往青海湖。这路上的消耗,可不比我们运粮到西域。”</p>
“陛下,我们是农耕大国,而大食国却是宗教战争之国。如此比消耗,他们必败无疑。”</p>
“至于西域,不能被动防守。臣觉得必须主动出击,臣不觉得大食国会盲目的支持吐蕃,只要目的达到,断绝对吐蕃的支持是必然之举。我们的粮食补给线太长,这是致命弱点,大食国亦有能人。不可能不针对我们的粮道做动作,真耗后勤,我们会吃亏的。主动出击,出动求战,利用波斯遗民煽动叛乱,乃制胜之法。”</p>
李治望向了李绩。</p>
李绩道:“老臣并无异议,陈先生一攻一守,相得益彰。”</p>
他说着忽然面色一正,道:“陛下,臣有一请求!”</p>
李治忽然意识到什么,表情吃重。</p>
李绩道:“臣恳请陛下准许臣挂帅出征,与大食国决战西域,扬我大唐国威。”</p>
李治又望向了陈青兕。</p>
陈青兕想了想道:“英公若能挂帅,那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p>
(本章完)</p>
(/14132/14132319/113316258.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