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239章: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王安石娘家人发飙!,我在大宋做台谏官,上官不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是苏良力挺王安石之作,也是苏良拯救王安石的第一条策略。</P>
苏良从怀里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刘长耳。</P>
刘长耳看到信封上的封泥,不由得大吃一惊。</P>
此乃皇城司与其通传信息的封泥记号,独一无二,根本不可能伪造。</P>
他打开一看,瞬间傻住了,过了数息才清醒过来,然后不可思议地说道“景明,你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官家让你撰写刻印这类引火上身的文章的?太牛了!”</P>
苏良微微一笑,道“现在能刻印不?”</P>
“能,能。我……我现在就吩咐下去!”刘长耳拿着苏良的手稿便朝着后院奔去。</P>
……</P>
翌日,清晨。</P>
文彦博和夏竦皆上奏请求廷议王安石之事,以平朝堂官员与民间书生的愤怨之声。</P>
但赵祯称,他已派皇城司彻查此事,待调查清楚后再议。</P>
文彦博、夏竦等都有些懵。</P>
王安石说出此话时,有多人见证,根本无须查。</P>
夏竦再上奏疏,并弹劾台谏无人上谏,是为失职包庇,但却被赵祯直接压了下来。</P>
这一刻,变法司众人依照苏良的要求都未发言。</P>
而台谏无人发声,则是赵祯不让他们发声。</P>
近午时。</P>
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在汴京城的茶楼酒肆快速传播了起来。</P>
苏良此文,力挺王安石,且对三不足说提供了诸多论据。</P>
“天道远,人道迩,不可盲目信天而忘却人道,可修人事以应天,修政以救灾,却不可因灾而废正事。”</P>
“太祖、太宗、先帝,数次修敕法令,若法恒定,子孙世世代代守之即可,何须屡屡改之,法须应时而立……”</P>
“若行事皆合义理,又何须顾恤人言。商鞅道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变法之期,凡富国富民之策,皆可行之……”</P>
……</P>
苏良这篇文,乃是站在变法的角度,诠释了王安石讲述此话的初衷。</P>
这篇文不是让士大夫官员们看的,也不是让那些固执的书生士子看的,而是让汴京城的大多数百姓看的。</P>
全宋变法,维护了他们的利益。</P>
而王安石说出此话,更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利益。</P>
不到半日,便有百姓开始为王安石说话了。</P>
这就是苏良的目的。</P>
将事情闹大,将百姓的声音放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