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5章 欧陆风云(三),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重庆老Q,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随着南方堡垒群工事的快速推进,奥斯曼人若是敢于发动进攻,我们一定可以凭借那些连串的坚固堡垒,让他们碰的头破血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如此,帝国完全可以微弱的代价,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首先发起进攻。”
“……”查理六世脸色已然变得极为难看,这位享誉欧洲的帝国名将,怎么就不愿意听从他的谕令,向奥斯曼人发起进攻呢?
你所说的情况,难道我不知道吗?
问题是,这场战争完全不是从战略战术方面考虑,这是一场极具政治意义的战争。除了打击宗教异端奥斯曼人外,帝国还需要这场战争,向英格兰表明我们的同盟立场。
没错,查理六世之所以突然要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是英格兰人提出的外交建议。
按理说,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虽然宗教信仰不同,但实质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还跟那些异教徒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那英格兰人为何要鼓动哈布斯堡帝国向奥斯曼人发动进攻呢?
无他,为了打击奥斯曼人身后的齐国!
众所周知,奥斯曼帝国拥有两个实力强大的同盟,一个就是被称之为天主教“逆子”、“亵圣同盟者”的法国,另一个就是制霸环印度洋地区的头号强国——齐国。
相较于法国这种口惠而不实的同盟伙伴,那个该死的齐国仿佛就是奥斯曼人的“干爹”一般,历六十余年来,给予奥斯曼人无数的支持,而且拿出的还绝对是真金白银,援助的资金数额之高,物资之丰富,让哈布斯堡等欧洲国家都惊叹不已。
作为奥斯曼人的生死大敌,哈布斯堡自然是对齐国恨之入骨。本来奥斯曼帝国就凭着人口众多、武德充沛,将他们折腾得欲仙欲死,几度兵临维也纳。好不容,几次靠着天主教的众多小伙伴们联合起来将奥斯曼打趴下,但齐国总是在这个时候给予他们大量金钱和物资的支援,生生地将他们又给救回来,然后蛰伏数年,再次卷土重来。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欧洲的几个主要大国之中,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是唯一没有跟齐国建立任何外交联系的国家,甚至连民间商贸和文化联系,也被哈布斯堡王朝所禁绝,将这个东方国家视同为奥斯曼一样的邪恶帝国。
尽管哈布斯堡王朝非常痛恨齐国这种无底线地支持奥斯曼,但真的要对这个国家实施打击,还真够不着人家。因为他们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如何能摸得到齐国的边?
再者而言,帝国最为主要的敌人永远是陆地上的奥斯曼,还有不怀好意的法国。哦,对了,还有那个日益崛起的普鲁士。
至于齐国,那只能排在最末尾的位置。
这次应英格兰所请,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除了要先发制人,打乱奥斯曼军事改革进程外,还有就是尽可能地吸引齐国人的注意力,迫使他们将本该用于对英格兰战争的大量资源,多少能转移到巴尔干战场。
之所以要替英格兰人火中取栗,是因为查理六世从英格兰那里获得了一份保证,那就是拥有汉诺威选帝侯头衔的英王乔治一世将支持他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西娅未来可以合法的继承帝国皇帝位。
同时,英格兰政府还承诺,在帝国与法国发生战争时,将坚定地站在他们一边,并给予财政和军事方面的有力支持。为此,英格兰政府将在原有的四国同盟条约基础上,再另行与帝国签署一份军事同盟密约,对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正式的约定。
有了英格兰人的坚定支持,哈布斯堡帝国未来的延续将得到一定的保证,投桃报李,查理六世便不惜做一次军事冒险,向奥斯曼人主动发起进攻。
当然,他也没指望帝国军队能再次创造出贝尔格莱德大捷一样的战果,就如英格兰特使说的那般,只要能稍许重创奥斯曼人,将齐国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即可,使得他们不能尽全力发动对英格兰的远征。
可以看出来,英格兰对齐国挑起的战争,显得极为慎重(紧张),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从各个地区给齐国人制造麻烦,以期分散他们的精力。
据说,英格兰人除了说动他们哈布斯堡王朝外,还要去鼓动东边的沙皇俄国,让他们从黑海方向进攻奥斯曼,或者从高加索地区进攻波斯,以此给齐国人施加一定的压力。
因而,在查理六世看来,此次进攻奥斯曼,若是有俄国的臂助下,风险其实并不大。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不能大胜,但至少也不会遭遇大败。
4月30日,查理六世解除了欧根亲王国务院枢密大使和陆军元帅的职务,转而任命卡尔·路德维希公爵为新的陆军总指挥官,着命他整顿军队,囤积作战物资,准备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