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章:漕运改革【求订阅】,大明勋二代,八百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哎!”</p>
</p>
“我</p>
</p>
张忠听闻眼前两人谈起支运法,不由想起前世在书上看到的相关介绍。</p>
</p>
所谓的支运法便是按照规定,南直隶苏、松、常及浙江杭、嘉、湖等府以及江西、湖广等地应纳漕粮,由民运至淮安常盈仓交收,镇江、庐凤、淮扬等地应纳漕粮运至徐州广德仓交收,徐州并山东兖州等府漕粮运至济宁仓交收。</p>
</p>
然后,分别派遣官军就近挽运漕粮,“自淮至徐以浙、直军,自徐至德以京卫军,自德至通以山东、河南军”。</p>
</p>
这种由运河沿线官军以次递相转运漕粮的方法,就是“支运”,每年运输四次,可运粮300余万石。</p>
</p>
“具体有什么弊端?”阮安继续问道。</p>
</p>
“漕粮支运法施行后,与原来海运和水陆兼运相比,既无海运之险,又无陆挽之劳,这的确很好,但是此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陈瑄神色复杂道:</p>
</p>
“就比如苏、松、嘉、湖等地原有100万石漕粮运往附近的太仓以备海运,而支运法的推行取消了海运,这些漕粮便要全数运至淮安交纳,由于路程遥远,百姓多辛劳,而且往往因为要运粮而耽误了农时。”</p>
</p>
“你既然发现了弊端,那么可想出解决之法了?”阮安肃然问道。</p>
</p>
“还没有。”陈瑄一摊手苦笑道。</p>
</p>
张忠闻言不由心中嘀咕“我记得支运法之后是有兑运与长运的。”</p>
</p>
“这个我倒是有个粗略的想法,平江伯听后可以指教一番。”张忠笑道。</p>
</p>
陈瑄与阮安闻言诧异的看了过来,他们心中是不相信张忠能有什么好办法的,但是张忠毕竟是个伯爷,好心提意见,他们也不能太落张忠的面了。</p>
</p>
想到此处陈瑄勉强笑道“愿听永春伯高见。”</p>
</p>
张忠闻言失笑道“我的办法便是兑运,这兑运之法就是指南直隶、江苏、浙江、湖广等地的百姓,不必专门去指定的粮仓缴纳,改为就近兑换给卫所的官军,然后由官军运转到京师,但是依据路程的远近,需要给卫所的官军以耗米充作路费。”</p>
</p>
“妙呀!”陈瑄闻言思忖片刻后抚掌赞道“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且运军亦有额外的收入,要知道支运时运</p>
</p>
“平江伯过奖了。”张忠闻言不好意思的笑道。</p>
</p>
“平江伯不用如此吃惊,我与永春伯认识越久,便发现他常常能想出天马行空的办法,常做常人不可为之事。”阮安在一旁微笑道。</p>
</p>
张忠闻言心中嘀咕“这波彩虹屁,我的确很受用,难怪那些上位者喜欢听下属的溜须拍马。”</p>
</p>
“我不能太飘了。”张忠按下心中的躁动,沉吟片刻后继续说道“其实等到兑运法成熟后还可以转为长运。”</p>
</p>
“何为长运?”陈瑄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连忙问道。</p>
</p>
“这长运便是江北漕运官军南渡长江,赴江南各地水次交兑。这样可以免去江南各地粮户原来雇船过长江交兑漕粮的麻烦,而只需农户除了付给运军路费耗米外,再付一笔过江之费。”张忠解释道。</p>
</p>
“见过永春伯后我方知这世上真的有天授之人呀!不然永春伯为何能想出如此好办法。”陈瑄闻言连连感慨道。</p>
</p>
张忠也只能微笑以对了,他也不能告诉对方,你若是个挂逼,你也行。</p>
</p>
“陛下采用奏折制度后,我有幸能上奏折,此次关于漕运的改革,关乎朝廷命脉,陛下若是知道了新的漕运办法定会龙颜大悦,此次多是永春伯的功劳,我想请永春伯与我联名上奏此事,以褒奖伯爷的功劳。”陈瑄诚恳说道。</p>
</p>
“这个就多谢平江伯了。”能有功劳领何乐不为了,张忠闻言也不矫情,笑道。</p>
</p>
“爽快。”陈瑄见张忠应允十分高兴,虽然这办法不是他想的,但是他也能沾光,混些功劳,自然心中也是颇为振奋的。</p>
</p>
此后三人不再谈论正事,只是笑闹不断,场中的气氛愈发的热闹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